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395篇
地质学   1137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3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主要探讨玲珑式花岗质岩石的成因、构造与成矿的演化、岩浆岩与金矿床的关系等,提出了中新生代构造-花岗岩的成矿模式和胶东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是在薄片研究基础上,并使用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的机械压实,压溶.胶结等主要成岩作用.并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孢粉颜色及伊利石开形指数的测定等方法推断石炭系砂岩所经历的最高成岩温度为120℃—200℃.并且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温度的研究,对砂岩所处的成岩阶段位置及其成岩历史和孔隙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3.
论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侵入时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鸿文 《地球化学》1989,(3):210-216
本文综合了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类的K-Ar年龄数据,首次提供了Rb-Sr等时线、~(39)Ar-~(40)Ar全熔融法和U-Pb等时线年龄,确证岩浆侵入时代在早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期间,且可划分为早(52.0±2.8Ma)、中(40.1±1.3Ma)、晚(33.2±1.3Ma)三期。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的蓝片岩和板块构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陆古板块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板块体的边界特征。确定板块边界的标志很多,但从岩石学观点来看,最重要的标志是;(1) 蓝片岩及双变质带;(2) 蛇绿岩套;(3) 混杂堆积等。其中蓝闪石片岩及其共生的某些高压变质矿物是确定板块边界的重要标志。本文目的在于把中国境内目前已发现的十几条蓝闪石片岩带的基础资料介绍给读者,并对某些蓝片岩带的板块构造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5.
作者本文中叙述了中国陆台自前武纪至中生代与新生代期间的发展,根据该区地质历史的基础,作者提出关于中国陆台的界限及陆台内部大山脉构造之新的见解。中国陆台实质上最近才认出的亚洲大陆上的一个新的构造单元,至今在地质学文献中还末经阐明。中国地质家在其本国疆域内认出四块不大的地盾构造:山  相似文献   
996.
浙江乌灶组含煤地层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义乌县乌灶村附近有一个小煤田,劳动人民从很早以前就已开采。1932年燕春台认为从植物化石看是侏罗纪煤系,但未进一步划分,也未予命名。同年稍后,李陶等创立乌灶煤系一名,列举有Dictyophyllum植物化石。后来即用以代表浙江各地陆续发现的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根据云南省电感地应力和土应力相对测量资料,总结了龙陵大震前地应力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的基本特征,以及与地震三要素的对应关系。认为:地应力中期异常有近—早、大、长,异常由震中区向外围区扩展的特征。短临异常有远—早、大、跳,异常由外围区向震中区逐步收缩的特征。结合震前地震活动、多种前兆手段的异常,认为它们有着异常在空间发展上的一致性和随时间变化的同步性。并初步讨论了地应力异常与龙陵大震震源孕震过程的关系,地应力中期异常可能与震源岩石膨胀过程有关,而震源的岩石硬化、断层的予滑过程可能是造成一定范围内地应力出现短临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1991 年梅雨锋云系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数字展宽云图和常规资料分析得到,1991年梅雨期江淮地区大—暴雨大多是由中尺度云团产生的。它主要是:低涡暖切云团和冷切(冷锋)云团。它们的大多数是中—β尺度云团,平均维持时间为5—6小时,平均最低云顶温度为–69℃左右。低涡暖切云团产生于低涡中心东侧,低空急流轴的左前方。而冷切云团产生于梅雨锋云系的尾部与西南季风交汇处。另外,分析了云团云顶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发现产生≥5 mm/h降水的云团,其中75%的云团云顶温度小于或等于–64℃。  相似文献   
999.
1 现状 自1988年以来,我省农村气象服务网发展很快,到1992年末,已普及全省96%的县(市)、88%的乡镇、10%的自然村,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市、县气象局为发射中心、乡镇为中转站,自然村为接收点的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络。这些服务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马晓波 《高原气象》1993,12(4):450-457
本文利用蒙古25个台站的52年逐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蒙古旱变化和降水趋势。结果表明:蒙古平均年降水量为216.1mm,分布由南向北增加,东西部少,中部多,南部和西部为干旱区,中部和东部为半干旱区,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是一个整体,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变率为15.6%-38.0%。蒙古旱涝都很频繁,旱的频率高于涝的频率,而大涝的频率是大旱的两倍。年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并有准3年和11-14年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