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利用的最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科研与实践,本文在全面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且说明了当前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的优劣。并提出多层统一标准的系统分类设想。  相似文献   
2.
秦明周  赵杰 《地理学报》2000,55(5):545-554
运用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开封市为例,通过可对照的土壤采样分析,选取pH、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代换量等养分因子,经标准化处理,运用经修改的内梅罗公式,尝试性地评价了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总体质量,并对比分析了典型的、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条件下的土壤质量变化,定量地说明了城乡结合土壤质量的变化,证实了目前的维持、提高土壤质量、高产出的方法只能是高  相似文献   
3.
NDVI、NDMI与地表温度关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与地表温度(LST)的相关关系,对比NDVI和NDMI定量分析LST的适宜程度。以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郑汴都市区为例,反演LST,计算NDVI和NDMI。从整体、分区、像元等不同层面分析NDVI和NDMI与LST的相关关系,并利用GEO-Da软件,分析150 m、300 m、450 m三种不同采样间隔数据的NDVI、NDMI与LST的空间相关性。主要结论为:①NDVI与LST的线性拟合度较差,而NDMI与LST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剖面分析显示NDMI与LS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②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用地类型增多,LST和NDMI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强。③在Moran's I空间相关性分析中,不同采样间隔下两指数与LST的负相关关系均比较明显,但由于水体在2个指数中数值的差异,使NDMI与LST表现出更强的空间负相关性,而NDVI与LST空间相关性则相对较弱。因此,总的来说NDMI是热环境研究的有效指标,与NDVI相比,NDMI与LST的负相关关系更强、更稳定,也更适宜于对LST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rcGIS与ERDAS遥感影像制图软件,利用2007年SPOT2.5m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详细编绘了开封市段黄河河道边界、开封段黄河滩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采用1992~2007年最大洪峰时期的TM影像与沿河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提取1992~2007年7个典型日期的河道行洪边缘线,与本底数据叠加,编制了开封段不同常遇洪水流量下滩区淹没范围。按照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汛后河道大断面资料,计算生成不同流量级大洪水在滩区的可能淹没范围图(淹没区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与河道行洪安全性的要求,总结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利用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订土地安全利用规避洪险的原则,规划土地安全利用分区,分为临河风险缓冲带、近河宜耕地带、相对稳定利用带(中风险带)和稳定利用带。提出了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概括了制度环境的变化与耕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特点,指出了耕地保护制度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结了现行制度的被动性、镶嵌式、地方政府主导征用收益、违法占用耕地与地方政府GDP冲动及官员的政绩追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评估内在制度的柔性对刚性制度的化解与冲突,提出了诚信与合作意识、用地观念、计划意识与强势主导等3类因子的影响。分析了未来耕地保护制度的供需及其主体,指出耕地保护作为我国重要的管理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作为唯一的制度供给主体的行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执行主体及农民作为耕地保护的最终执行主体耕地保护的行为与利益诉求。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改革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滇池沉积物金属污染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滇池126个采样点沉积物0-5cm、5-10cm和10-20~m中Cu、Zn、Fb、Cr、CA、Hg和As等7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用基于多方的基准中阈值效应含量TEC和可能效应含量PEC划分出5个沉积物环境质量等级.并借助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整体上为Ⅲ类,存在中度的金属污染.其中0-5m和5-10cm为Ⅲ类沉积物,10-20Cm为Ⅱ类沉积物.沉积物环境质量下层优于上层,表明滇池沉积物金属污染仍存在不断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滩区开封段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河下游滩区开封段及滩外土壤采样48个,按照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对铅(Pb)、铬(Cr)、汞(Hg)、砷(As)和镉(Cd)5种重金属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普通克里格法和相关分析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5种重金属Pb、Cr、Hg、As和Cd含量就平均值而言,Cr的平均含量最大,Pb、Hg的平均含量最小。Pb、Cr、Hg、As和Cd4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在0.13~0.28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强度,Hg变异系数较大,Hg的空间差异相对较大;②重金属元素Pb、Cr、Hg、As、Cd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可能具有共同来源——水沙输入;③主要污染元素为Hg、As、Pb,其中Pb的污染为中度污染且范围较广,而As和汞Hg构成三级轻度污染。Cr和Cd在各村间变化不大,Cr,Cd没有构成污染,且Cd是全部清洁表现出污染没有积累;④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区内上下段之间分异明显,上段呈清洁状态,中段有少量污染,下段表现出明显富集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种遥感影像分类精度检验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遥感影像中属于某类别的特征向量服从正态分布,基于此理论,根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类别分布的分类精度检验方法,该方法与常规基于混淆矩阵的分类精度检验方法完全不同,不需检验数据,仅需要一定的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分布,可直接利用监督分类的训练区进行,因此对监督分类而言工作量极小。该方法能够进行的关键是类别总体的分布能通过某一分布的假设检验,在这种情况下可方便地计算出该类别的生产者精度,同时根据类别均值向量对应的像元数目和均值向量在类别总体中出现的概率计算出类别总体的数目后,可计算出各类别的用户精度,然后根据各类别的用户精度和分类后各类别分布面积比例计算出分类总精度。最后以郑州市高密度建设用地分类的生产者精度数据的获取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总体分布与正态分布最接近的两个波段的分类结果,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常规方法的计算结果在统计意义上可以认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淡水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差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现有淡水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进行了分类比较,通过对各种基准不同污染物的基准低值、基准高值以及灰色区域的对比分析,探讨现有基准间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现有各基准低值和高值问分别存在2倍到15倍,4倍到29倍的较大差异,各基准均存在较大的灰色区域.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影响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基准建立方法的不确定性等.  相似文献   
10.
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20年来,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先后提出了多种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这些方法大多产生于北美地区,都是以底栖动物为保护目标,直接或间接地以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为依据,可划分为2类:即基于沉积物毒性试验、现场生物效应观察和效应发生频率统计的方法;基于平衡分配理论,污染物在沉积物固相—间隙水相间的分配关系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明确污染物—生物效应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影响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因此,至今还没有提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建立统一的沉积物毒性试验、测定标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重视不同基准建立方法的结合,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