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0篇
  免费   4196篇
  国内免费   3716篇
测绘学   1095篇
大气科学   8776篇
地球物理   4411篇
地质学   5046篇
海洋学   2107篇
天文学   176篇
综合类   801篇
自然地理   1360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613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526篇
  2017年   492篇
  2016年   571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976篇
  2012年   1023篇
  2011年   1029篇
  2010年   944篇
  2009年   1084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940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910篇
  2004年   882篇
  2003年   804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733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584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437篇
  1993年   348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326篇
  1990年   258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度及ET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飞飞  闫俊杰  郭斌 《干旱区地理》2019,42(6):1436-1444
研究气温对植被覆盖度和ET (Evapotranspiration,ET)的影响,对干旱区应对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阿勒泰地区及周边7个气象站,CRU数据集中的气温数据及MODIS ET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植被盖度反演等方法,对阿勒泰地区气温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及ET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1901—2016年过去的116 a间,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18 ℃·(10 a)-1速率增加,在1982年由突变前的2.2 ℃增加到突变后的3.5 ℃。(2)2000—2017年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增加的面积与降低的面积总体相当;全区66.7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而呈正相关的比例仅占18.55%,且全区气温变暖而盖度降低区域的占比达31.71%。(3)2000—2016年阿勒泰地区ET总体呈降低趋势,整个区域61.65%的面积温度降低、ET降低,而19.92%的区域表现为温度增加而植被ET降低。  相似文献   
2.
3.
以2016年7月19日新疆乌什M4.5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克苏前兆观测资料,采用形态法分析此次地震前异常特征。分析表明: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伸缩仪、体应变和阿克苏台痕量氢均准同步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异常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加速变化、年变畸变、幅值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4.
东沙海域潮汕坳陷中生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油气分布规律不明,为了加强对该区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研究,针对潮汕坳陷西部地质目标首次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MGCE),探讨其含油气性。MGCE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地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区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预测研究区下伏地层中油气的富集区及其油气性质。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凹陷的斜坡区微生物异常呈块状发育,轻烃微渗漏强度变化大,可能为潜在油气富集区,酸解吸附烃成果显示可能的油气性质为干气和凝析油气。  相似文献   
5.
北极海冰冰盖自20世纪以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缩减,这使得北极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反馈作用日益显现。尽管目前的气候模式模拟北极海冰均为减少的趋势,但各模式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散性。为了评估模式对于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模拟能力,我们将海冰线性趋势和年际异常两者结合起来构造了一种合理的衡量指标。我们还强调巴伦支与卡拉海的重要性,因为前人研究证明此区域海冰异常是近年来影响大尺度大气环流变异的关键因子。根据我们设定的标准,CMIP5模式对海冰的模拟可被归为三种类型。这三组多模式集合平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验证了这种分组方法的合理性。此外,我们还进一步探讨了造成模式海冰模拟能力差别的潜在物理因子。结果表明模式所采用的臭氧资料集对海冰模拟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11个地磁台站的秒采样观测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Yzh在2019年8月13日、14日通海MS5.0地震前及2019年9月8日墨江MS5.9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地磁台站Yzh值的幅度在震前会出现同步增强现象。而与以往的极化震例研究相比,Yzh值的高值异常在震前出现时间要更早些,可能会在震前2~5个月出现,距发震时间越近,产生的异常幅值可能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同时,研究还发现2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异常空间等值线的高值区内,尤其在零值阈值线附近,这可能对今后发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比异常产生时段内的Dst指数,认为该高值异常并非由空间电流体系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志留系龙马溪组是位于四川盆地之外的湖北来凤—咸丰区块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了探究复杂构造区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气量的影响,以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条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取样分析,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液态氮吸附-脱附实验、现场解吸等常规手段,观察分析储层孔隙类型、结构,并将储层各参数与DFT孔容及储层含气量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及小尺度裂缝;中孔占孔容的比重最大,微孔次之,大孔占比最小,它们的发育程度由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黏土矿物含量共同控制;含气量与TOC、黏土矿物含量及总孔容有一定正相关性,次生黄铁矿含量与游吸比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来地1井龙马溪组三段由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可塑性较强、有一定的抗破坏能力,因此,龙三段储层的封闭性好,储层内存在异常高压,在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层段含气量与TOC较高的龙一段相当。研究指出,在物质基础一般、整体保存条件较差的复杂构造区,寻找远离深大断裂、具有较高黏土矿物含量及一定TOC的局部封闭性好、存在异常高压的储集层段或区域,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北山成矿带东缘的内蒙古呼伦西白地区近年来发现了多处铌稀土矿床(点),矿床(点)产于二叠纪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矿体赋存于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变碎屑岩内,其形态、产状、规模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并与磁异常对应,其中灰石山东北铌稀土矿区Nb2O5品位0.02%~0.56%、平均0.11%,REO品位0.13%~2.63%,平均0.93%,辉森乌拉西铌金矿区Nb2O5品位0.01%~0.1%,与白云鄂博Nb-REE-Fe超大型矿床特征类似,成矿潜力巨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铌稀土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初步认为区内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为:二叠系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变碎屑岩地层、构造挤压形成的虚脱空间或韧-脆性转换部位、二叠纪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放射性异常梯度带-磁异常位置、岩石蚀变(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和石英细网脉发育地段。对该地区铌稀土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有利于拓展北山地区三稀矿产的找矿思路,也可为此类矿产的找矿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朝阳地震台SQ-70石英摆倾斜2017年以来,NS分量开始出现N倾趋势性转向,EW分量W倾转E倾趋势性变化。2018年12月开始,NS分量N倾年变较以往幅度增大,且2019年1月开始波动较大,而EW分量转为E倾年变较往年提前。针对该现象,从仪器观测系统、气象环境、同山洞仪器是否存在同步变化等情况对石英摆倾斜异常变化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研究,排除仪器自身故障和环境变化等问题,认为NS、EW分量出现的变化为趋势异常背景下产生的短期异常现象,该现象进一步说明辽宁西部地区应力场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玉树钻孔应变资料为基础,对观测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降雨所造成钻孔水位的变化不是影响钻孔应变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造成周围环境地表水的变化影响了数据的趋势变化。总结归纳降雨对观测数据变化的影响,有效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和降雨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