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程光华  苏晶文  杨洋  赵牧华  王睿 《地质通报》2018,37(7):1177-1185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地质环境加速恶化、资源极大浪费等资源环境问题,现有地质工作体系在理论方法技术、调查要素与精度、专业划分与人才队伍、成果评估与实际利用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亟需进行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战略定位,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地质工作新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围绕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永续利用、永保绿色的长期目标,提出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构想。建立以地球系统论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国土空间多尺度全要素基础调查体系、全空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空中地面与地下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基于大数据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等为一体的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并建立新时代地质工作法律保障和监管体系、地质调查成果认定与发布共享体系,以及中央省市三级地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需求,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质科研范式正由过去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基础地质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反映了地质调查的精度和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与源泉,决定了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力。在以密集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将来临之际,基础地质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的基础标准之一。大部分国家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基础地质数据与图件的一体化表达,并面向社会需求研发出类别丰富的地质数据衍生产品。我国虽然建成了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一批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但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宏观尺度的地质认知水平;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与技术刚刚提上日程,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基础地质数据研发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数据更新的外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依托地质云平台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地质云节点一盘棋”的数据更新工作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体系;三是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和在线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更新技术体系;四是打造多方稳定协同的数据更新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和教育的深化提高,教育改革,包括地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就更需进一步深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地学教学实践与科研的经历,针对2020年全国基础地质学教学会议关于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的精神,概括提出两点体会,一是关于普地教学目标和任务,二是涉及普地教学关键所在,供同行讨论。作者从地球科学基本特征和教学目标出发,提出普地教学的核心价值与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普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教学定位与目标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三个方面。普通地质学的教学是地学高等教育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地学教育的普适性,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志趣,引导学生奔向地球科学大道。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哲学和地图本质特征之间的关联,探讨了地图的哲学内涵及其在实现地图目的中起到的作用,尝试在通过地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探索道路上寻根溯源,从强化根基的角度使地图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象综合信息电子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气象综合信息电子屏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一些应用初步结论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使该项工作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应用步伐,为真正解决农村信息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但要从构想走向实际操作却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自身需要完善和发展,在划分标准、划分层次、划分的基本单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二是面临行政区利益的冲突;三是面临与各种空间规划或区划的衔接和协调;四是在实施保障方面,面临差别化区域政策的制定、实施主体的明确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等问题.因此,主体功能区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建设:①选择合理的行政区单元;②逐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③平衡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关系;④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地位;⑤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从世博会角度下探讨城市群发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上海世博会的价值理念和四大效应的基础上,立足于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出其互动发展的创新思考,对未来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The existing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privileges the British and French imperial/colonial history that mirrors the ongoing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smopolitanism, universalism, and imperialism. These debates take for granted the Kantian and Hegelian hierarchy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s, hence marginalizing the southern shores of Europe and the broader Mediterranean space. Drawing on Mignolo's notion of “border thinking” and on Isin's account of the city as a “difference machine,” I address the issue of how imperialism, coloni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come together and relat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Mediterranean (allegedly) cosmopolitan cities. In particular, cosmopolitanism is read as the outcome of the reciprocal adjustment of interior and exterior border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ity/coloniality in the Mediterranean. Focusing on the Ottoman millet system, my main claim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cosmopolitanism worked as a peculiar dispositif within the urban difference machine, enabling the city to sustain the tens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ounts of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ocation and varying spatiality of questions in geography textboo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y questions posed in page margins address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spatial thinking—concepts of space, using tools of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es of reasoning—more than questions in other locations within the text. Three practices are particularly recommende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spati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answering textbook questions: (1) utilize page-margin questions; (2) select questions arou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and (3) focus on higher-level cognitiv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0.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5):208-219
ABSTRACT

Geography textbooks contain chapter or review questions that may engage students in spatial thinking. This research used Jo and Bednarz’s (2009) Taxonomy of Spatial Thinking to evaluate the percentage of spatial thinking questions in four university-level world geography course textbook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ere then compared to the findings in Jo and Bednarz’s (2009) analysis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Thirty-five percent of university level textbook questions are related to spatial thinking compared to twenty-four percent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The results provide information useful to stakeholders, such as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textbook writers and may help these stakeholders to consciously incorporate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spatial thinking as defined by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6). A simplified taxonomy for identifying spatial-thinking concepts in textbook review questions is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