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层地震勘探在沿海地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较差。文中给出了在粤东、天津和唐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开展隐伏断层探测的应用实例。较系统地介绍了野外工作、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在强干扰环境下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技术途径。所给实例中的反射波组能量强,隐伏断层的反应明显,经跨断点钻探验证,结果证实地震勘探确定的界面深度、断点位置和基岩错距等参数都是可靠的。所述技术方法对类似地区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工程物探工作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矿震成核过程的公里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核过程是地震机理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岩石实验、高温高压和数值模拟认为,地震成核的临界尺度为大地震总破裂长度的十分之一,一般为10~20 km左右;地震成核时间从年到秒、甚至毫秒.本文利用山东省宁阳县华丰煤矿立体台网的岩爆观测,进行了公里尺度的破裂成核过程实验研究.通过对华丰煤矿1995年2月~1996年5月期间的地脉动记录和12000次小震记录资料的分析,计算了它们的地脉动、S波和P波振幅比以及S波波峰的到时差,得到ML=2.9矿震的成核时间为50天,成核临界尺度为5 km.  相似文献   
3.
中朝准地台东部的地壳上地幔Q结构y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正勤  叶太兰 《地震学报》1996,18(1):97-102
根据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到的长周期面波资料,测定了中朝准地台东部地区周期从10~146 s的基阶瑞雷波QR值.并用随机逆反演方法反演得到了4条路径上的地壳上地幔Q模型.结果表明:中朝准地台东部地区的地壳平均Q值为200左右,地壳中部(深度10~20 km处)有弱衰减层,该层可能与壳内易震层有关.在地幔顶部普遍存在一个厚约70 km的强衰减层(低Q值层),其顶部埋藏深度约为80 km.中朝准地台东部地区的基阶瑞雷波实测QR平均值介于构造稳定区和构造活动区之间,而更趋近于构造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4.
云南通海盆地的浅层速度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通海盆地的地震动场地效应,在强地面运动的数值模拟计算中需要提供该地区的浅层速度结构模型.为此,在通海盆地开展了10 km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勘探和30个测点的面波联合勘探工作.综合本次探测结果与褐煤普查中的电测深和钻孔资料,得到了通海盆地的基岩埋深分布图.结果表明,在通海盆地中部,新生界厚度为100~300 m,整体表现出西南厚东北薄的趋势,盆地沉积层厚度变化明显受到小江断裂南段分支断裂的控制.浅层速度随深度分布表现出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盆地边缘的速度高于盆地中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井间地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常规处理技术,讨论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几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井间地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地面地震反射剖面的质量,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以及确定浅部地层的精细构造,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在活断层探测和浅层地质调查等工程物探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核电工程选址中的能动断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提出了利用共偏移距浅层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来拓展地质剖面解释深度的技术方法,通过物性和岩性的综合解释来提高对能动断层鉴别及其产状确定的可靠性.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地质剖面上描述的断裂破碎带在共偏移距时间剖面上反应明显,二者可以相互印证,优势互补.该技术方法可用于类似工程地质调查和第四系覆盖较薄地区的隐伏断层探测.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 A lot of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on the study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in Chinese mainland by the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The seismometer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analog to digital instrument. FENG, et al (1981) measured the dispersion curves of group and phase velocity along 28 paths, with 19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15 base analog seismic stations, subdivided the Chinese mainland into 5 blocks and obtained the average c…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建的北京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短周期Rayleigh波资料,用两台法计算了位于北京地堑与河北平原地震带北部5条路径上Rayleigh波周期(2~18s)的相速度频散曲线,按频散特征分两个区域反演得到了北京地堑北段和河北平原北部区域的地壳中上部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堑北段区域深度9km处有一明显的界面,地壳中部的速度随深度变化不大;河北平原北部区域的地壳中部存在一厚约5km的低速层,其底部埋深为14.6km.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11个台站和周边地区的11个IRIS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的长周期面波资料,用多重滤波方法测定了在647条不同路径上周期从10~92s的基阶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采用Dimtar 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北纬18~54、东经70~140范围内,25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象.结果表明:在10~15.9s周期范围内,群速度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其分区分块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两个明显的低速区域分别位于塔里木盆地和东海及北部邻域;从21~33s逐渐显示出深部构造块体的格局;在36.6~40s周期附近的群速度分布图象中,十分清晰地显示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分区特征,南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华北、华南块体及东北地块的边界非常明显.本文给出了沿30N、38N 纬线和沿90E、120E 经线剖面的群速度随周期分布图象.在这些剖面上,较明显地展示出中国大陆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基本特征.各构造块体的深部速度结构差异较大,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地壳中部存在局部低速区域;塔里木盆地、扬子地台的上地幔速度较高,显示出稳定地台特征;华北平原上地幔低速层的埋深浅、厚度大;东海及日本海的上地幔速度较低,这可能与菲律宾板块下插产生的摩擦热与喜山期以来受强烈拉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北东北部的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华北临时地震台阵197个宽频带台站2006年12月~2007年6月记录的面波资料,用双台法测定了435条路径上周期8~75 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 & Yanovskaya 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30~50 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4个具有代表性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这些图像揭示了华北东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质.10 s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清晰地勾绘出了华北东北部盆地与山区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平原与山区的相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华北东北部6级以上的强震大都分布在16 s周期高相速度与低相速度急剧变化的过渡带上,规模较大的断裂也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的边界附近;在研究区域中部,26 s周期的相速度出现一个明显的呈北东向展布的相速度梯度带,该梯度带与重力梯度带位置相近,说明该重力梯度带两侧的地壳速度结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