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针对高邮-宝应4.9级地震发生前后附近地区未发生其它中等以上地震、地震事件孤立及周边地磁台站分布较密有利于研究地震地磁异常时空特征的特点,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该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幅比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目前对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的认识,即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表现出与地电阻率类似的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异常变化过程,地震一般发生在异常转折或恢复上升过程中,距震中较近的台站会出现不同步现象——南北向与东西向的不同步以及长短周期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We study the bifurcation to steady two-dimensional convection with the heat flux prescribed on the fluid boundaries. The fluid is weakly non-Boussinesq on account of a slight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its material properties. Using expansions in the spirit of shallow water theory based on the preference for large horizontal scales in fixed flux convection, we derive an evolution equation for the horizontal structure of convective cells. In the steady state, this reduces to a simple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When the horizontal scales of the cells exceed a certain critical size, the bifurcation to steady convection is subcritical and the degree of subcritical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ell size.  相似文献   
3.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最佳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是从测震学中移植过来的、用于地震中期分析预测的一种地磁学方法。笔者应用红山地震台地磁数字化观测数据进行了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分析,经过统计得出在阈值选择为3.0时对地震进行预测的效果比较好,其与地震的对应概率为42%。同时,笔者还认为可能受限于方法本身及外界因素,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进行地震预测时,其虚报率及漏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嘉峪关台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着重探讨了肃南5.3级地震前祁连山西段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将本台的地磁Z分量与兰州、天水地磁台进行比较,结果认为:肃南5.3级地震的发生基本符合祁连山西段地震活动的周期性特征,前兆资料无明显的临震异常显示,但本台的自然电场,地磁日幅差和Z分量的日均值资料有明显的短期趋势性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5.
应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的地磁总场强度F北京时21点绝对观测值,研究了其空间相关性在东北地区几次中等地震前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这些地震前地磁总场F的空间相关性会出现下降变化,本文初步给出了判定异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观测是地震科学研究主要基础数据的来源,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多学科的地震前兆台站是非常必要的。对玉树地震台FHD地磁观测场地勘选过程,磁场梯度测试等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海省内电磁前兆异常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青海省内格尔木、西宁地磁,二十里铺土地电,平安电磁波资料的分析,认为:在此次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电磁方面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磁偏角短临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自1987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各地磁台地磁偏角在Ms≥5.0级以上地震前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离各地磁台300h以内的中强地震前地磁D分量会在短期内出现异常现象(可通过斜率值和相对速率值变化提取异常信息),该异常对地震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判断具有实用价值,而对震级的判断较差,异常可显示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判别指标:斜率值或相对速率值超过预定的警戒值视为异常,异常大都在震前2个月至1个月前后的时间内出现。  相似文献   
9.
利用转换函数的方法对乾陵、泾阳、周至台1991—2002年地磁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对关中各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A、B以及总方差σz和△αρ在震前有明显变化;转换函数异常幅度不仅与周期有关,也和地震的震中距和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鸿宇  王维  袁桂平 《中国地震》2018,34(2):364-370
使用江苏地区9个地磁台站2009年1月~2016年10月的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分析发现,2012年7月20日高邮4.9级地震、2016年10月20日射阳4.4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YZH_x和YZH_y分别出现了长短周期不同步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表现为:(1)异常的长期变化形态为"下降—转折—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现象,异常持续时间近3年,异常幅度为0.02~0.17;(2)YZH_y向的异常幅度大于YZH_x向,同时,2次地震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为EW向,存在异常幅度较大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