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镇沅地区位于哀牢山构造带中段,是古特提斯哀牢山洋关闭及碰撞造山的关键部位。本文对该地区出露的花岗斑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给出加权平均年龄为253.3±2.0Ma,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晚二叠世。3个花岗斑岩脉共5个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其SiO_2含量65.30%~70.79%,全碱含量(K_2O+Na_2O)3.53%~4.39%,Al_2O_3含量13.42%~16.40%,为高钾钙碱性亚碱性系列岩石,成分上与花岗闪长岩类似,为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无明显Ce异常,具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与典型地壳相一致。锆石Hf同位素ε_(Hf)(t)为-1.0~4.1,显示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和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岩石大地构造环境分析表明,该花岗斑岩形成于晚二叠世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位于吐哈盆地和中天山地块之间,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分布区,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测试分析,限定了区内8个岩体结晶的温压条件、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要素,为解析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钙碱性侵入岩的构造环境、演化过程和成矿作用提供矿物学方面的制约.测试分析表明,岩体中的角闪石富镁(MgO:5.82%~18.04%)、富钙(CaO:9.91%~12.56%)、富钠(Na2O/K2O>1.0)、贫钾(K2O:0.06%~1.16%),属于钙角闪石族.角闪石化学成分特征揭示其大部分为中酸性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寄主岩浆为钙碱性,岩浆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由角闪石温压计得出矿物的结晶温度为751.88~887.46℃,压力为62~248 MPa,相应侵位深度为2.35~9.4 km.通过角闪石成分计算出岩浆的氧逸度为ΔNNO+0.30至ΔNNO+2.48,并且在角闪石结晶时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H2Omelt>5%).通过分析可知觉罗塔格构造带中的钙碱性侵入岩具有高温、低压、高氧逸度、富水和侵位浅的特点,有利于Cu等元素在成矿流体中富集,符合区域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因此推测觉罗塔格构造带内仍具有一定斑岩铜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尾亚—天湖地区位于新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的中天山地块内,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产出了战略性关键矿产尾亚钒铁磁铁矿。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尾亚、天湖和沙泉子南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测试分析,限定了3个岩体结晶的温压条件、氧逸度、含水量和含铁指数等要素,为解析中天山地块的岩浆-成矿物化条件及其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测试结果表明,该区花岗岩类中的角闪石富镁、钙、钠,贫钾,属于钙角闪石族;黑云母有高镁、钛、铝、钾和低硅、钠的特征为镁质黑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寄主岩浆为钙碱性造山带岩系,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推测可能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根据角闪石-黑云母矿物温压计,估算出沙泉子南石英闪长岩的结晶温度为651~753 ℃,压力为31~79 MPa,尾亚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762~833 ℃,压力为85~215 MPa,天湖花岗闪长岩的结晶温度为668~812 ℃,压力为31~117 MPa。3个岩体岩浆结晶时的氧逸度lgf(O2)范围为-15.7~-9.4,而且在角闪石结晶时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花岗岩类具有高温、低压、高氧逸度、富水和高含铁指数的特点,有利于Fe等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具有良好的铁矿成矿条件。进一步利用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计算了花岗岩类岩体的侵位深度,从而估算出岩体的剥蚀程度处于2.2~5.5 km,且区域的隆升剥蚀量差异明显;结合现有的矿产地表展布特征,推测天湖岩体一带深部仍具有较好的铁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柯坪地区发育一套沿走滑断层侵位的萨尔干基性岩脉,其产出于西南天山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接触部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萨尔干基性岩脉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西南天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萨尔干基性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9.14±0.8) Ma,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始新世。地球化学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与青藏高原碰撞远程效应相关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江西朱溪铜钨矿床成因:来自矿物学和年代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景德镇朱溪铜钨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世界级超大型铜钨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矽卡岩矿物学和成矿岩体年代学的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大理岩与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变质岩之间的不整合界面之上,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根据矽卡岩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和相互关系,把成矿作用划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萤石阶段。代表性的矽卡岩矿物组合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硅灰石、符山石、蛇纹石、绿泥石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子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与早期矽卡岩型矿化相关,矿化范围较小,矿石品位较低;黑云母花岗岩与云英岩型和晚期矽卡岩型的矿化相关,矿化范围较广,矿石品位较高,并获得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7.7±2.2)Ma。综合分析指出,朱溪铜钨矿床为晚侏罗世花岗岩浆有关的热液与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发生多阶段交代作用而形成,成矿作用以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 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 利用构造变形序次及其控岩控矿的规律性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过程及成因机理。通过对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以及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开展构造变形解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厘定出相对完整的印支期、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3期变形序列, 但其作用时限、构造性质、规模强度及变形样式却表现不一。通过构造控岩分析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得出, 不同成矿区带都存在与变形序列相一致的岩浆或变质热事件, 进而利用变形序列与岩浆期次对应规律明确了与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朱溪钨铜矿床以及南秧田钨矿床相关的多期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多阶段矿化事件并提出3个典型矿床都存在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认识。从构造对矿床就位机制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马坑式矿床分散多变矿体、朱溪矿床垂向大跨度矿化及深部巨型矿体、南秧田矿床层-脉叠加矿体分别受赋矿地层褶皱拆离、大规模双重逆冲以及2期构造变形复合控制的机理。文章最后探讨了不同阶段华南重要成矿区带构造变形及岩浆成矿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
阿沙哇义金矿床是中国新疆西南天山目前探明的第二大金矿,是中亚造山带南缘"亚洲金腰带"的重要组成部位。野外构造调查表明,研究区在古生代期间经历了由挤压变形发展为走滑伸展两次构造作用,成矿发生在挤压变形到走滑伸展转换时期。运用矿相学、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及S同位素等方法确定矿床载金矿物、金的赋存状态、成矿物质来源等,结果表明:阿沙哇义金矿载金矿物主要为含砷黄铁矿、部分毒砂。含砷黄铁矿分为沉积成岩期(Py1)、成矿早期(Py2)、成矿期(Py3);Py2、Py3富As、Te,亏S、Fe,S、As呈明显负相关;Co/Ni比值显示黄铁矿属沉积-热液成因。Au以纳米级"可见"自然金(Au0)形式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中。黄铁矿、辉锑矿δ34S为9.5‰~16.3‰,显示成矿流体中硫为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产物,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地层。矿床属典型的中浅成造山型金矿,矿床埋藏较浅,矿区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赣东北景德镇地区双桥山群的沉积时代与物质来源,对该区双桥山群安乐林组地层中发育的一套变火山碎屑凝灰岩夹层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套火山碎屑凝灰岩的岩性主要为英安岩、安山岩,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09±2)Ma,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凝灰岩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广,其中二阶模式年龄为1426~2313 Ma,主要集中于1.7~2.3 Ga之间,其ε_(Hf)(t)均为负值-2.6~-16.5,t_(DM2)模式年龄远大于U-Pb年龄,表明该组岩石的岩浆来源于元古代地壳物质的再循环。  相似文献   
9.
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是研究Rodinia超大陆裂谷裂解过程的关键地区.在阿克苏地区裂谷序列中,发育有不整合面.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巧恩布拉克组、尤尔美那克组和苏盖特布拉克组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测定,对Rodinia超大陆裂谷期不整合面的形成时间、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物源变化以及不整合面的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碎屑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尤尔美那克组于708 Ma后开始沉积,苏盖特布拉克组于577 Ma后开始沉积,被剥蚀的阿克苏群为尤尔美那克组和苏盖特布拉克组提供了局部物源.结合前人资料分析表明:①巧恩布拉克组与尤尔美那克组之间角度不整合面形成于717~708 Ma之间,苏盖特布拉克组与下伏地层间不整合面形成于580~577 Ma之间;②阿克苏地区724~717 Ma之间发生了一次幕式裂陷作用,这次幕式裂陷作用可能代表了 Rodinia超大陆裂谷裂陷期的高潮;③苏盖特布拉克组与下伏地层间不整合面是Rodinia超大陆裂谷裂-坳转换界面,这个界面时限为580~577 Ma;④"雪球地球"事件显著地促进了不整合面形成时的剥蚀作用,巧恩布拉克组与尤尔美那克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苏盖特布拉克组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的形成分别受到了 Sturtian冰期、Gaskiers冰期的影响.在本文中,不仅阿克苏地区裂谷期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得到了探讨,也一并完善了阿克苏地区裂谷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509道班西锂矿床是西昆仑造山带新近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作为区内典型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509道班西锂矿的成矿机制和伟晶岩演化过程对认识整个西昆仑成矿带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花岗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石英是追踪伟晶岩成矿作用过程的理想对象。509道班西矿床的花岗伟晶岩普遍发育强烈的糜棱岩化作用,具有典型的韧性变形特征,通过对糜棱岩化伟晶岩脉进行变形组构分析、石英包裹体测温和石英Ti温度计计算,揭示了与伟晶岩就位相关的大陆地壳变形过程中流体的热力学演化过程,并探讨了韧性变形对区域找矿的启示意义。糜棱岩化伟晶岩中锂辉石、斜长石等矿物主要以脆性破裂为主,具有刚体变形的特征;石英主要发育膨凸重结晶现象,细小的新晶体在较大的石英条带边部形成,可见石英残斑,并具有亚颗粒旋转现象,部分发育核幔构造;白云母普遍变形成云母鱼。石英包裹体、锂辉石和石英的变形特征等微观结构证据表明,糜棱岩化伟晶岩的变形温度为300~400℃,石英Ti温度计得出的变形温度为371~398℃和351~377℃。伟晶岩中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为260~283℃,可能记录了石英变形晚阶段的温度。研究表明,5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