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文章在对广西某铅锌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连通试验对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矿山区域地下水流经地下巷道携带大量重金属离子由废旧矿洞口排出地表,地表水流经地表废旧矿渣堆场携带大量污染物和矿洞水汇成溪沟,然后以地表径流方式污染长屯的土壤和水系,最终由长屯南伏流入口汇入洞零水库。尾矿库区域地下水通过地下岩溶管道和溶蚀裂隙向长屯洼地径流,经长屯南伏流入口,汇入洞零水库。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阐述该滑坡的基本特征,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采用削坡、预应力锚索+格构梁+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并结合生物防护及地表排水措施,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阐述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并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根据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提出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挡土墙相结合的防治方案,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治理后经监测,未发生变形,处于稳定状态,表明该滑坡采用综合处治技术完全达到了预期,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调查分析广西某铅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区下游地表水系中的Pb、Zn、Cd离子沿河流的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重金属离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重金属污染特点,建立了一维重金属迁移模型,分析重金属离子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重金属离子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铅锌矿山长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对某铅锌矿主要污染源及矿区周边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作物等进行了调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矿坑涌水及矿区废石堆是主要污染源,对矿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产品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镉、锌或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机骨架材料的吸附作用,分析有机物质降低岩石矿物电解质的电导性质的作用机理,通过渗透试验、抗疲劳试验等验证了有机骨架材料良好的透水性能、抗疲劳性能、抗冲击性能及胶结泥化性能,在静载条件下对实际溶洞进行充填应用,验证了充填效果及材料性能,并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下沉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复合材料能够使矿物元素活度系数变小,介电常数降低,与矿物颗粒结合后会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治理溶洞的充填材料,其结构性、耐久性都优于传统的充填材料,可满足岩溶地面塌陷治理工程中强度、稳定性与渗透性的材料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基础的抗沉降能力;实际充填施工过程中的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的位移变化规律与沉降趋势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数值模拟的计算参数选取合理,得出的仿真变形规律可应用于指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7.
全州县上塘村铅锌矿位于南岭成矿带桂东北,矿床产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赋存于构造复合部位的旁侧破碎带及层间裂隙中,具多期矿化特点。文章在全面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物质组成及围岩蚀变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地下热水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及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最后总结了五点找矿标志,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岩溶区尾矿库渗漏是矿山引发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形成机理复杂、治理难度大,已成为矿业开发中的重大隐患。岩溶区尾矿库渗漏是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渗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发生主要是由上部附加应力作用、下部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侵蚀(掏蚀)作用3个影响因素决定。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山铅锌矿尾矿库最新调查成果,通过调查分析尾矿库的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影响尾矿库渗漏的3个主要因素逐一分解,研究了深层与浅层渗漏的形成机理与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尾砂堆积、高水头压力等产生的附加应力导致了库底岩土体支撑应力的破坏,频繁、大幅度的水位波动以及地下水侵蚀(掏蚀)作用产生的负压效应引发岩溶管道的连通,是导致尾矿库渗漏的主要原因。通过螺栓堵塞技术、配制有机充填材料封堵渗漏通道、地下水引流、坡面防护等措施对渗漏区进行了治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西黑水沟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边缘,江南古陆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东侧,矿床内已发现7条主矿体和44条支脉矿体,均产于泥盆系中.大厂断裂为本区的导矿构造,黑水沟断裂对成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大厂背斜的层间错动带为后期成矿提供了良好的赋存空间,矿体的形成是由于含矿流体沿层交代或含矿流体充填不同部位层间滑脱(剥离)形成的“虚脱空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