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东浩  贾更华  吴浩云 《湖泊科学》2021,33(5):1364-1375
基于太湖31个站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2007-2019年太湖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的叶绿素a变化特征,并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湖区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太湖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拐点均为2015年,叶绿素a浓度拐点均为2016年.最低月平均水温、前冬积温、年平均水温、年均风速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沉水植物分布面积与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湖西区年内和年度降雨剧烈变化,湖西区年降雨量与不同类型湖区当年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不明显,5日极端降雨量与不同类型湖区下年度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太湖蓝藻水华强度在短期内可能仍会处于较高水平,迫切需要高度重视高温时段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湖西区强降雨期间的非点源污染防控措施研究,推动入湖污染通量稳步降低,并探索东西山之间及东茭咀附近水域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降低风浪扰动作用,尽快恢复相关重要水域的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声学的太湖贡湖湾沉水植物盖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东浩  王玉  徐兆安 《水文》2016,36(4):44-47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贡湖湾沉水植物分布及变化对于科学评估贡湖湾水生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应用DT-X多功能回声探测仪开展了贡湖湾沉水植物盖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重点与遥感解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m和10m断面的仪器检测结果和人工调查结果差异较小,应用水声学技术开展沉水植物盖度调查简单、高效且精度更高,可以填补现有沉水植物调查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姚娜  陈方  甘升伟  胡彩虹 《水文》2017,37(6):29-34
协同学是关于开放、非平衡系统的理论,而水资源系统正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以湖州市为例,以两年为步长,选取2011年、2013年、201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经济社会指标,将协同学应用于湖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协同学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及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判别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2010-2017年太湖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太湖流域各省市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流域水体水质取得明显好转,氨氮浓度和总氮浓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然而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为探讨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原因,采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0年以来的水质水量实测数据、遥感监测数据等,分别从太湖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量、水生植被和蓝藻与总磷浓度的关系3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磷浓度高于太湖水体总磷浓度,且磷不易出湖,逐年总磷净入湖量持续累积与太湖总磷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是太湖总磷浓度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水生植被可吸收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并抑制底泥再悬浮从而降低内源性营养盐的释放,东太湖水生植被的大量减少,一方面减少了沉水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增加了风浪对底泥的扰动再悬浮,造成磷元素释放,是造成湖水总磷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太湖蓝藻密度呈上升趋势,受其影响,总磷浓度也有上升,蓝藻水华加快湖体磷循环,藻类密度增加也是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环太湖22条主要河流水质变化及其对太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易娟  徐枫  高怡  向龙  毛新伟 《湖泊科学》2016,28(6):1167-1174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太湖流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太湖湖区以及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太湖湖区以及环太湖22条主要入湖河流2007-2014年水质监测资料,按行政区划分析22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浓度变化趋势以及其与太湖水质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境内河流2007年以来污染物浓度普遍高于浙江省,但主要入湖河流总体上呈好转趋势,并且河流各指标的浓度变化与太湖的水质变化密切相关,验证了河道污染物输入作为太湖主要的污染物外源,直接影响太湖水质的变化,指出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输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观测平台,研究分析了太湖竺山湾风速、湖流流速、波高以及藻类水平漂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间藻类水平漂移速率呈锯齿式交替特征,日内藻类水平漂移速率变化幅度大;藻类水平漂移速率与风速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当0.02 m < 有效波高 < 0.1 m时,藻类水平漂移速率与有效波高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当有效波高 > 0.1 m时,波浪会显著改变藻类运动方式,破坏藻类表层聚集形态;湖流对藻类水平漂移速率无显著性影响;藻类水平漂移方向受湖流流向和风向的共同作用;藻类水平漂移速率与风速、波高、湖流流速间关系可用多元线性方程表达,且拟合度良好,可为藻类水华预测模型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魏志鹏  王玉  吴东浩  阮爱东  高怡 《水文》2018,38(6):59-64
针对微囊藻在自然环境中常聚集成团、难以统计分析的问题,探索了不同功率和处理时间下超声波对微囊藻群体打散状况,并通过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和EasyClus分类计数软件对微囊藻数目进行精确统计。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微囊藻打散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80W超声波功率处理96s后,微囊藻颗粒数和红色总荧光值达到最高,FWS前向散射值最小。480W超声波打散处理96s后发现微囊藻细胞破碎,且打散时间继续增加,细胞破碎愈发严重。因此确定,微囊藻群体的最佳超声波打散功率为480W,最佳处理时间为72s。综合镜检和EasyClus的分析结果证明,本方法准确且高效,可用于实际藻类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月云  王凯燕  甘升伟 《水文》2019,39(1):89-92
收集了2010~2015年太湖流域水量平衡计算中各个要素,分析计算了太湖流域水量平衡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口门进出水量、蓄变量和耗水量等数据的计算精度。根据对平衡要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误差控制措施,建议重点加强监控能力建设、完善用水消耗量估算方法,以减小水量平衡误差,从而为太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加快了太湖及其周边水体的置换,增加了太湖流域水资源有效供给,改善了太湖及引江济太沿线水体水质,但由于引水通道望虞河东西两岸支流较多,影响了引江济太入湖效率。采用2002~2017年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在望虞河干支流的监测资料,对引江济太入湖效率进行统计计算,分析了影响入湖效率的因子,认为工程调度和望虞河东西两岸分流量是关键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点提高入湖效率的调度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太湖生态健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依据2010年春季至2012年秋季,太湖32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环境变量共11次的季节性调查结果,采用干扰程度最小系统法定义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参照系统,提出了确定参照系统的4个基本条件,进而按非湖心区和湖心区两个生态区分别构建太湖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LTB-IBI).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筛选、判别能力分析、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和参数间的冗余分析,获得了非湖心区LTB-IBI的4个构成指数:总分类单元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前3位优势单元%和BMWP指数,以及湖心区LTB-IBI的5个构成指数:总分类单元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甲壳+软体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单元%和BMWP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构成指数量纲,分别构建了非湖心区和湖心区LTBIBI指数,评价太湖水生态健康的等级.2010-2012年,太湖生态健康总体上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影响太湖底栖动物完整性的重要环境变量是水体中的氮含量.研究表明,连续观察数据可较大程度上提高太湖LTB-IBI指数的可靠性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