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2篇
海洋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李桂贤教授治疗泄泻的临证经验。李教授认为肝郁脾虚为本病病机关键,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则,辅以健脾益气,拟逍遥散加减方进行治疗,同时注重心理疗法和饮食疗法,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介绍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慢性泄泻临床上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黄明河教授认为,脾失健运、肾阳虚衰为发病之本,湿浊内困乃发病之标,以调补脾肾、祛湿化浊为治疗大法,分别拟健脾化湿汤与温阳化湿汤治疗,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 例外感泄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 例,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脱落18 例,对照组脱落49 例,最终治疗组纳入182 例,对照组151 例。治疗组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愈病例起效时间和泄泻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161/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9%(93/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病例起效时间、泄泻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较常规推拿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推拿手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治疗伤食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伤食型小儿泄泻患者14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 例。治疗组采用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均以3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评分以及综合疗效。结果:第1疗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3%(59/70),对照组为62.9%(44/70);第2疗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66/70),对照组为70.0%(49/7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可明显改善伤食泻患儿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道湿热型泄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微生物活度的动态变化,为肠道湿热型泄泻的发生及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的方法制备肠道湿热型泄泻小鼠模型,分别在造模第0、4、8、11、15 天无菌采集小鼠小肠前、中、后段黏膜,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活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肠道湿热型泄泻造模过程中,高糖高脂喂养小鼠肠道前、中、后段黏膜微生物活度显著降低(P<0.01),但在高温高湿造模阶段后期又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且在造模第11、15天模型组小鼠肠道后段黏膜微生物活度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道湿热型泄泻的发生可能与肠道黏膜生物总量的改变有关,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宜的生活环境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景岳全书》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博采前人精义、临床验证心得所作之大成,其中对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泄泻因于口腹,可分为脾泄、肾泄、酒泻、气泄及风泄证,强调在治疗前理清虚实、把握病因病位,并创制了胃关煎、一炁丹、九炁丹、复阳丹等方剂,对于现代临床治疗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则为水样便等为特征的疾病,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分析清末孟河名医费伯雄治疗泄泻的医案医话,对费伯雄论治泄泻的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费伯雄认为泄泻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感受外邪及脏腑虚损两类,外邪有暑湿、湿热、风热之异;脏腑虚损有脾虚、肾阳亏虚、肝郁乘脾之别。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充分认识到“脾虚”及“湿盛”在泄泻发病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和中祛湿”,用药和缓,善于化裁古方,且擅以食代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