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33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温度是反映地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精确获取地表温度的方法对研究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是一种较新颖的方法,相对成熟的反演算法主要有单通道算法、辐射传输方程法及单窗算法。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Landsat TM数据为例,分别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和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通过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各类典型地物对应的地表温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单窗算法中不同典型地物的地表温度整体标准差较小,如建设用地为0.530,起伏波动小,算法精度略优于辐射传输方程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部分植被辐射传输模型在模拟太阳辐射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时,将植物结构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叶片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而忽略了木质元素(枝干等)对冠层反射特性的影响。计算机模拟模型LESS能够充分考虑植被的多种组分光谱和结构特征,精确模拟植被冠层内部的光散射和辐射过程。本文以地面实测数据为基础,发展了以单木为基本单元的复杂森林三维场景重建基本流程;并在重建森林场景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模型LESS模拟森林三维场景反射率,对比分析了森林木质元素对冠层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木质元素会引起植被冠层反射率模拟的偏差,特别是在近红外波段,在不同叶面积指数(LAI)下,其相对偏差都在40%以上。高空间分辨率是一个会突出木质元素影响的重要因素,随着空间分辨率提高,偏差也随之增大。不同等级枝干结构均对冠层反射率产生影响,即使忽略最小分枝也会引起17.7%(近红外)的估计误差。因此,在进行定量遥感研究中,必须考虑到忽略木质元素引起的偏差,即使是高LAI森林也无法忽视木质元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传统的以统计特征代替三维结构分布的辐射传输模型已经无法满足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数学上探讨了晴空大气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特性水汽吸收和陆面发射率的综合影响。首先,基于辐射传输方程推导出大气水汽含量和陆面发射率(ε)引起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亮温(Tg)变化的数学表达式,指出红外辐射在传输过程中水汽吸收衰减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大气透过率的变化;分析了在高温高湿和低温干燥等不同地区,红外窗区通道的大气透过率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衰减,以及水汽吸收衰减和陆面发射率对不同的红外窗区通道的影响。此外,还建立了一个红外窗区通道遥感陆面温度与地面亮温差ΔT=(Ts-Tg,imax)与水汽含量变化Δq和陆面发射率ε的二元多项式拟合方程,进一步分析大气水汽含量和陆面发射率对不同的红外窗区通道遥感的影响;指出红外短波窗区通道不但受太阳辐射污染严重,而且受陆面发射率变化的影响激烈,特别是在寒冷干燥的亚北极冬季。最后强调,为了精确地反演陆面温度,最好采用热红外窗区通道;必须考虑大气订正,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区;同时应该考虑陆面发射率等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斯曲线优化能见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转换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娟  龚威  朱忠敏 《遥感学报》2011,15(5):1008-1023
大气气溶胶是影响对地观测定量精度的最主要不确定性因素。随着定量遥感的发展,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广泛应用的基于辐射传输模型大气校正研究中,需要输入气溶胶光学厚度等关键参数,但与对地观测影像数据同时相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获取较难,而水平能见度作为表征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间接参数可通过广泛分布的气象台站获得,可将能见度转换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作为同时相数据输入传输模型进行大气校正计算。本文以实测的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拟合气溶胶标高其随时间的变化对Peterson模型进行了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得到RMSE为0.254,结果表明优化的模型对精度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clear-sky greenhouse effect (GA) and cloud radiative forcings (CRFs), along with the radiative-related water vapor and cloud properties simulated by the Spectral Atmospheric Model developed by LASGIAP (SAMIL) are evaluated. Impacts of the convection scheme on the simulation of CRFs are discussed by using two AMIP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type simulations employing different convection schemes: the new Zhang-McFarlane (NZH) and Tiedtke (TDK) convection schemes. It shows that both the climatological GA and its response to El Nio warming are simulated well, both in term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magnitude. The impact of the convection scheme on GA is not significant. The climatological longwave CRF (LWCRF) and its response to El Nio warming are simulated well, but with a prominently weaker magnitude. The simulation of the climatology (response) of LWCRF in the NZH (TDK) run is slightly more realistic than in the TDK (NZH) simulation, indicating significant impacts of the convection scheme. The shortwave CRF (SWCRF) shows large biases in both spatial pattern and magnitude,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TDK run are better than those from the NZH run. A spuriously excessive negative climatological SWCRF over the southeastern Pacific and an insufficient response of SWCRF to El Nio warming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are seen in the NZH run. These two biases are alleviated in the TDK run, since it produces vigorous convec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low threshold for convection to take place. Also, impacts of the convection scheme on the cloud profil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The cloud variations under subtropical high(STH) conditions during summers over a ten-year period are studied using combined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 and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louds mainly experience an isolated evolution in the STHs,which is designated in this study by the 1540 gpm geopotential lines at 850 hPa.In the STH domain throughout the Northern Hemisphere,the average amount of total clouds exceeds 30%.Low clouds dominate in the STH domain,contributing over 60%of total cloud amount within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over 40%within the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The prevalence of low clouds in above regions is determined by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around 150°-180°E and 850 hPa,which suppresses both the upward development of the cloud tops and the water vapor divergences near the surface.Furthermore,clouds present great geographical incoherence within the STH domain.In the eastern STHs,the amount of middle and low clouds increases to peak in the early morning and decreases to a trough in the afternoon,while the amount of high clouds remains stable throughout the day.Conversely,in the western STHs,the diurnal amplitude of low and middle clouds is less than three,while high clouds dramatically reach the maximum in the afternoon and drop to the minimum in the evening.Among the nine cloud categories,stratocumulus clouds with greater optical thickness account for the most under STH conditions,no matter their occurrence or amount,causing more shortwave cloud radiative forcing to cool the local atmosphere and surface as a consequence.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留气艇平台的红外辐射传输算法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LAGEO) 建立了以系留气艇为平台的综合探测系统。通过气艇在大气边界层上升、下降过程获得不同高度的气象参数和同时的辐射参数。以气象参数为输入,应用辐射传输模式 (MODTRAN4.0) 获得模式辐射输出,将其与实测辐射值作对比,验证MODTRAN4.0模式的准确性,为有关目标识别与遥感提供基础。2006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综合观测站利用系留气艇平台进行了验证实验,并对热红外波段的模式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实验系统具备进行模式验证的能力,在热红外波段,MODTRAN4.0模式输出结果与实测辐射亮度之间的相对误差的均方差在边界层大气条件下小于3%。  相似文献   
8.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是指示植被光合作用过程的无损探针,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被进行SIF的观测可以反映植被的实际光合作用及生理状态。然而在观测、分析和利用SIF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SIF的发生具有较为复杂的机理,从机理出发理解SIF与植被结构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影响SIF激发的主要因素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IF与光合作用以及生物量的内在联系。因此,植被SIF辐射传输模型在解释和利用SIF遥感信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植被SIF信号相对较弱,且受环境、植被和生理等多种因子的影响,需要定量化描述,这为SIF辐射传输模型的构建带来挑战。近年来,大量学者已经发展一系列SIF辐射传输模型,为SIF遥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回顾了叶片、冠层和生态系统尺度的SIF模型,从建模机理出发,对比模型优劣势,并对未来SIF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的第七章关于地球能量收支、气候反馈和气候敏感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凝练,并简要总结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结论。评估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有效辐射强迫(ERF)为2.72 [1.96~3.48] W/m2,其中,均匀混合温室气体的贡献为3.32 [3.03~3.61] W/m2,气溶胶的贡献为-1.1 [-1.7~-0.4] W/m2。净的气候反馈参数为-1.16 [-1.81~-0.51] W/(m2∙℃),云仍然是气候反馈整体不确定性的最大来源。平衡态气候敏感度(ECS)和瞬态气候响应(TCR)可用于评估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对强迫的响应,是衡量全球气候响应的有效手段。ECS和TCR的最佳估计分别为3.0 [2.0~5.0]℃和1.8 [1.2~2.4]℃。  相似文献   
10.
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和程辐射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M ONTRAN模型内嵌6种大气模式的主要特性差异进行分析,并以中纬度夏季大气模式为例,分析了主要参数(如水汽、臭氧以及气温等)对估算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和程辐射的影响。论文最后对利用探空数据构造完整大气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