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电极直流探测系统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地质矿产部机电所研制的多电极直流探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硬件和软件设计特点,数据处理软件的配置以及在不同领域勘探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研究TGO软件功能与GPS时间转换方法,结合某D级GPS控制网工程实际,利用VB自编制的GPS时间与RINEX文件转换软件,实现了TGO软件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亚洲地区的大尺度环流突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1980—1986年的ECMWF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突变的平均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的爆发一般发生在5月10日前后,大气环流出现一次明显突变──高空南亚高压由10—15°N骤然北跳到15—20°N,南海北部西风转为东风;低空南海北部及附近地区西南风迅速加强并向东扩展,而中纬地区的偏北风也相应加强南压,青藏高原东南部到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为温度、湿度梯度大值区;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低压环流。同时,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对流层大气发生急速增暖,大气热源和水汽汇明显增强。在南海季风爆发后南海北部大气热源亦显著增强,但比风场的突变落后5—10天,而西沙海温的变化与季风爆发却比较一致。另外,地形对大气热源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坡的加热对南海季风的爆发可能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4.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surrounding area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to June is studied using ECMWF data of 1980-1986. The first transition from the second (6-10 May ) to the third (11-15 May ) pentad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inct change of low-level (850 hpa ) winds from southeasterlies to southwesterlies along 15°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by the sudden movement of the center of South Asian high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200 hpa ) from 10-15°N to 15-20°N over Southeast Asia. Corresponding to the abrupt change in circulations, the gradient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tensity along latitudes center on 30°N over East Asia at 850 hpa. The time sequence of the 850- 200 hpa layer thickness shows that the layer-mean temperature over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East China Plain region increases abrupt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sudden increase of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heat source over the warming areas reveals that the heat source plays an evident role in the drastic changes. The time series of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hows that the drastic increase of the areamean is also found but it is 5-10 days late than the change of corresponding wind fields. The time series of Xisha SST shows a continuous increase to about 29. 5°until May 10 when the abrupt changes in circulation occur.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至2013年因习近平主席的倡议,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名义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起再次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在国际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形成全方位改革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进行曲,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去",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序曲。对此,亟须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标识、加强推广宣传、提高品牌自觉、注意文化差异、着力协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品牌输出,确立国际地位和影响之路,同时又是引进国外品牌和产品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海洋实力的竞争,已经从最初对海洋资源的竞争变成海洋人才竞争,而海洋教育则是海洋人才的摇篮,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实践。从少数人海洋教育意识的觉醒,再到如今面向普罗大众的社会海洋教育,由海洋教育衍生的知行、创新、问题思维教育模式,成为推动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嬗变的活力因素。文章梳理海洋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发展的特点,围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海洋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使海洋教育更好地服务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于海洋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建构已有数十年的积淀,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其学科主体性依然缺乏共识。为增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文化软实力,文章解答海洋文化学科主体性的基本问题,分析海洋文化学科主体性建构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文化属于知识门类意义上的学科,是独特的知识集合和自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传统学术思维的惯性、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研究对象范畴模糊和研究方法特性缺失等因素,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尚未真正确立;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建构应坚持“人 海主体”的理论建构、“人 海和谐”的价值取向、“人 海依存”的研究范畴和“人 海互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精确的差分码偏差改正信息是实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精密应用的基础,而现有DCB参数估计方法及数据产品中并未考虑天线相位中心偏移的误差影响。以BDS-3为例,本文在分析BDS-3卫星PCO变化特性及其对DCB估值理论影响的基础上,推导了DCB参数中的PCO误差经验校正方法,同时提出了顾及PCO误差改正的DCB参数估计方法。利用国际GNSS服务组织全球分布的BDS-3基准站数据,实现了PCO改正前后C2I-C6I/C1P-C5P两类DCB参数的精确估计,并在BDS-3 C2I/C1P单频标准单点定位中开展定位验证。结果表明,PCO改正前后的卫星DCB差异最大可达0.60 ns,引起不同类型卫星间的DCB差异最大可达1.17 ns,DCB参数中的PCO误差对BDS-3定位应用的影响不可忽略。与未改正PCO误差的DCB产品对应的定位结果相比,基于PCO-estimated-DCB和PCO-corrected-DCB两种方案的BDS-3 SPP精度增益相当,在水平与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分别提升了5.7%和6.8%。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地层陆续发现了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大量岩心描述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认为,埋藏史是控制地区间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在埋藏史相近的地区,沉积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沉积分异过程造成不同微相储层岩石学性质的分异,而不同岩石相在成岩作用发生不同孔隙演化过程,其机制为:粒度粗、泥质少的砂岩,在压实过程中趋向于保留更多的原生孔隙,为溶蚀过程提供流体通道,导致溶蚀孔更发育,物性最好;含泥质砂岩中,泥质杂基在压实过程中强烈形变,充填孔喉,降低了物性,特别是降低了渗透率;与泥岩接触的砂岩,极易发生早期碳酸盐胶结,大幅降低了储层孔隙度。根据以上分析认为,心滩中下部及辫状河道中部砂岩最利于形成优质储层。通过对孔隙演化过程的模拟,定量印证了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额尔古纳地块北段的富源沟林场含电气石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含电气石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8±4 Ma(MSWD = 1.8),表明含电气石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初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应为高钾钙碱性系列(K2O = 3.45%~4.83%),铝饱和指数A/CNK>1.1(1.11~1.28),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富集Th、U、Rb、K等元素,相对亏损Sr、Ba、 Nb、Ti、 P、Eu等元素,是同碰撞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文数据提出,富源沟林场含电气石花岗岩的形成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贴作用所引发的碰撞构造背景,由于地缘因素,构造岩浆作用滞后于额尔古纳地块东缘的碰撞拼贴时限,是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碰撞拼贴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