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迪庆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迪庆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旅游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和理顺旅游者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以及适应社会对旅游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迪庆州要成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的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地,必须实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条途径,即:突出和加强神秘的香格里拉的旅游形象;全方位地改善旅游环境;优化旅游产品;构建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
云南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云南溶洞旅游资源的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独特的旅游地质景观是多种地质作用与不同成景岩组交互叠加作用的结果。其发育的地层基础主要为碳酸盐成景岩组、变质岩成景岩组、碎屑岩成景岩组以及岩浆岩成景岩组等,典型内力成景地质作用为板块缝合作用、断裂成景作用、变质成景作用,外力作用则主要有河流、冰川、丹霞、地热、喀斯特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庆忠  史正涛  苏怀  董铭  刘勇 《热带地理》2007,27(5):400-404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赋予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新的内涵,也促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成为必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应遵循产品独特性、体验主题化、高度参与性、文化真实性的原则,从体验主题的确定、体验氛围营造、体验活动的策划、体验线路的安排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挂靠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擦设计等部门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和论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品牌特征塑造初探--以香格里拉旅游品牌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香格里拉是一个公共品牌,是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香格里拉品牌具有鲜明的特征,其特征通过品牌的个性和定位体现,品牌的个性是通过文化性和奇特性表现,信念性是品牌的定位,具体分析了香格里拉品牌的资源本体的脆弱性,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品牌崇信度不确定性和品牌定位不准等问题,最后对香格里拉品牌特征的塑造,提出了建议;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加强品牌定位-突出个性,构筑品牌的保护圈,实现品牌特征的接触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维流视角,运用GIS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云南省旅游经济流、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结构差异特征及相互影响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云南省供需两侧旅游流反向发展态势明显,旅游流网络异质演变特征明显,流量水平趋高,而流质水平偏低。旅游经济流发展未能随着旅游客流和信息流的发展而增强,网络密度偏低且长期存在旅游经济发展孤点,旅游经济合作交流不足。各州市在旅游经济流网络中“零和竞争”的偏利非共生发展态势,使得旅游市场领域存在一定的“公地悲剧”现象。云南省旅游流节点水平及其空间特征差异显著,”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云南省旅游经济流受到旅游客流的中介力、旅游信息流的推动力、旅游资金流的拉动力三者的共同作用影响,各作用力影响程度表现出强弱历时性差异演化,旅游客流中介力持续增强,旅游信息流推动力稳步强化,旅游资金流拉动力显著下降。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及旅游经济流网络发展驱动模式,正逐步由“供给侧拉动型”向“需求侧推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云南小中甸盆地湖相沉积记录的最近5 次Heinrich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中甸盆地厚15.3 m的湖相沉积进行系统的粒度、孢粉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合 14C年代测定,发现小中甸盆地在最近40 ka 以来经历了5 次湖泊收缩事件,其形成年代可以同北大西洋的Heinrich 事件H0-H4逐一对比,指示西南季风不仅在其水汽源区,而且在其控制的内陆腹地对最近40ka 以来的Heinrich 事件都存在敏感的响应。与在水汽源区所表现不同的是,Heinrich 事件在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干旱。通过与西南季风水汽源地之一的阿拉伯海深海沉积记录和格陵兰冰芯记录进一步对比发现,小中甸盆地仅对千年尺度的Heinrich 冷事件信号敏感而对D/O (Dansgaard-Oescher) 暖事件缺乏明显记录,这与阿拉伯海的响应模式有较大差异。分析周边环流形势认为,冰期青藏高原对西南季风“抽吸”作用的减弱是造成小中甸盆地D/O暖信号记录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临夏盆地早更新统东山组(2.50-1.76Ma)的孢粉划分为3个孢粉带(含6个亚带),即3个植被、气候阶段,第一阶段(2.50-1.91Ma,带Ⅰ),植被类型是以柏科、榆属和禾本科为优势种的温带森林,气候表现为温凉稍干,并有逐渐干旱化的趋势.第二阶段(1.91-1.80Ma,带Ⅱ)是以云杉属、榆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