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1.
文章测试了白马山-龙山金矿带中龙山、古台山、高家坳一带金矿床的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δ(18)O‰值,龙山、古台山一带金矿床石英δ(18)D值具有相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为-59‰~-66‰,极差不大(7‰),分析结果认为本区成矿流体与区域液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而高家坳一带金矿中石英δD值变化较大为-57.7‰~-87.7‰,极差达30‰,矿液为封存于地层中的原生水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龙山一带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不大,大部分样品集中在-2.O‰~ 2.O‰之间,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少量来自于地层.产于中泥盆统半山组中的高家坳一带金矿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大,集中在6.21‰~22.25‰的,反映其硫主要来自沉积岩层的硫化物.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白马山-龙山金矿带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早期为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期为地下热水为主,有变质水及岩浆水混合的混合型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2.
3.
酒西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内陆沉积盆地,发育了巨厚且连续的中-新生代地层,详细记录了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本文在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不同时期酒西盆地原始盆地边界基础上,通过盆地天然露头控制剖面和钻井资料的地层厚度,恢复了酒西盆地新生代各组沉积等厚图。根据不同时期盆地大小和沉积等厚图的计算,获得了酒西盆地新生代不同时期的沉积通量。结合前人对该区构造与古气候研究成果,认为古近纪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从火烧沟组(40.2~33.4 Ma)到白杨河组(30.9~23.8 Ma)盆地沉积通量增加主要由青藏高原持续挤压使祁连山快速构造隆升导致风化剥蚀量增加所致;中新世早期(疏勒河组弓形山段,23~14 Ma)虽然气候相对温暖,但此时祁连山构造带相对稳定,控制了物源区祁连山风化剥蚀量相对前期减小,使盆地沉积通量相对减小;中新世中期(疏勒河组胳塘沟段,14~8.3 Ma)盆地沉积通量增大可能是气候和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新世晚期以来(<8.3 Ma,疏勒河组牛胳套段-玉门组)盆地沉积通量呈阶段性大幅陡增,主要由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阶段性急剧构造隆升导致风化剥蚀量猛增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盐生杜氏藻的热模拟成烃研究,发现其热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咔唑系列化合物,它包括咔唑(CZ)、甲基咔唑(M CZ)、二甲基咔唑(DM CZ)、三甲基咔唑(TM CZ)、四甲基咔唑(TeM CZ)、五甲基咔唑(PM CZ)和六甲基咔唑(HM CZ)。并且在300℃热模拟产物中咔唑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在芳烃馏分中相对含量为30.97%,350℃时产出较低,为15.44%,而250℃时未检出此类化合物。这一方面表明嗜盐杜氏藻很可能是原油和烃源岩中咔唑类化合物的主要母源之一,另一方面表明高盐环境下这种以杜氏藻为主要生烃母质的原油可能富集咔唑类化合物,这为该环境下油源对比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托诺维奇等合成了新的三羟基萤光酮的衍生物-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的酸碱性质及分光光度特性,以及同某些离子的反应,并报导了该试剂的合成方法,但在分析上的实际应用至今尚未见报导。 我们按的手续合成了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和Sb(Ⅲ)反应的诸条件,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以及用二溴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矿物岩石中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安托诺维奇B.Ⅱ.等合成了新的三羟基萤光酮的衍生物-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的酸碱性质及分光光度特性,以及同某些离子的反应,并报导了该试剂的合成方法,但在分析上的实际应用至今尚未见报导。 我们按的手续合成了4.5-二溴苯基荧光酮,研究了该试剂和Sb(Ⅲ)反应的诸条件,共存离子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古高程重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古高程定量是研究地表抬升、地球深部动力学以及气候之间关系的纽带,对于探讨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尽管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青藏高原古高程定量研究较多、涉及广泛,包括脊椎动物、植物、孢粉化石以及氧、碳、氢同位素等,缺乏对不同研究方法、应用范围及应用时应注意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讨论,导致同一地区应用不同古高程指标得出不同的海拔高度。笔者通过总结有关青藏高原古高程研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结合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重点分析了拉萨地块古高程研究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古高程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具有较大地形起伏。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