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堰塞坝在不同沟床坡度地段的溃口展宽历程,进行了沟床坡度为7°~13°,间隔为1°的7组水槽试验。对比分析7组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不同沟床坡度对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及结论:(1)漫顶破坏的堰塞坝在不同沟床坡度地段的溃口展宽历程是十分相似的,根据其溃决特征,可将其展宽历程划分为溃口贯通、突变和稳定边坡形成等3个阶段。(2)在突变阶段溃口边坡沿x轴方向会发生多次失稳,溃口顶部形态在背水坡呈“S”型,在坝顶呈“U”型,在迎水坡呈“弧”型。(3)不同沟床坡度条件会影响突变阶段的溃决特征,随沟床坡度的增加突变阶段溃口边坡单次失稳规模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溃口边坡失稳次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4)溃口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溃口的侧蚀宽度和下蚀深度,其与溃口顶、底部侧蚀宽度之差呈负相关关系,与溃口下蚀深度呈正相关关系。(5)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的溃决流量随溃决时间的延长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的溃决峰值流量和峰值流量到达时间却不尽相同,随沟床坡度的增加峰值流量逐渐减小,峰值流量到达时间先提前后推迟。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配位体模型对不同分解阶段浙江桂凋落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铜离子的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M中存在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高但络合容量较小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低但络合容量较大的2种组分.各阶段条件稳定常数(K)和络合容量(L)各不相同,各阶段中1g K与L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r=0.88,P<0.05);各组分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排列顺序为:Ⅱa>Ⅰa>Ⅰb>Ⅲa>Ⅱb>Ⅲb,半分解阶段中凋落物所释放的DOM对铜离子的络合条件稳定常数最大.这可能与其在分解不同阶段所释放物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GIS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GIS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系统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对GIS在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配位体模型对不同分解阶段浙江桂凋落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铜离子的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M中存在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高但络合容量较小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低但络合容量较大的2种组分.各阶段条件稳定常数(K)和络合容量(L)各不相同,各阶段中lgK与L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r=0.88,P<0.05);各组分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排列顺序为:Ⅱa>Ⅰa>Ⅰb>Ⅲa>Ⅱb>Ⅲb,半分解阶段中凋落物所释放的DOM对铜离子的络合条件稳定常数最大.这可能与其在分解不同阶段所释放物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遥感水深反演的数据匹配方法,分析了插值加密法与最短距离法的优缺点。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海量数据,传统匹配方法无法有效进行数据匹配问题,提出基于二分搜索的阈值距离法。实验表明,新算法的匹配效率与匹配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水深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义敦地体内出露的前寒武系绿泥石云母片岩和石榴子石云母片岩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明确了2类云母片岩主要由石榴子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组成,具有高Al_2O_3、低TiO_2,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的特点。原岩恢复结果显示:2类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砂岩和泥质砂岩。利用地质温压计估算这些变质岩形成的条件为460~480℃和0.57~0.79 MPa,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岩石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由于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和甘孜—理塘洋相继关闭,区内经历了快速的抬升过程。结合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火成岩中继承锆石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我们认为义敦地体南、北地壳厚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北段昌台地区地壳较薄,地壳厚度约23.7 km,而南段中甸地区地壳较厚,地壳厚度约63.2 km。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设置30%~80%WHC(Water holding capacity,土壤持水量,WHC)土壤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包括3种处理,处理1:干湿交替处理(30%~80%WHC交替);处理2:恒干处理(30%WHC);处理3:恒湿处理(80%WHC)。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培养过程,CO2排放速率均呈现波动式下降。湿润期CO2累积量显著高于干旱期CO2累积量,并且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湿润期与干旱期CO2累积值之差逐渐增大。2)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干湿交替并不影响土壤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群落结构,但对土壤放线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群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米槠天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及其采伐迹地形成的36年生杉木人工林0~20cm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米槠天然林改造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DOC平均含量及其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为60.79mg·kg^-1,比杉木人工林(41.24mg·kg^-1)高47.41%;2个林分0~10cm、1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差异明显(P〈0.05),且都是0—10cm层大于10~20cm层;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DOC含量在季节变化中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冬季最小,但是两者的季节变化模式不完全一致;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DOC的差异和人为干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利用密闭红外气体分析方法(IRGA)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段,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始终高于水田,并且这种变化在培养前期更为明显.指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土壤呼吸和表层土壤(0-5cm)温度的关系.当土壤呼吸速率达到稳定后,Q10值表现为林地大于水田,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Q10值与培养时间均呈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石河子农区土壤含盐量定量反演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实  高超  徐斌  金云翔  李金亚  马海龙  赵芬  郭剑  杨秀春 《地理研究》2014,33(11):2135-2144
盐渍化严重威胁着土地持续耕作和粮食生产安全,土壤含盐量的快速反演和及时监测,对新疆石河子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以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与野外采样测定的72个样点土壤含盐量为数据基础,引入土壤亮度指数、土壤湿度指数、土壤盐盖度指数和土壤辐射水平指数等构建的特征遥感指数定量反演新疆石河子农垦区土壤含盐量,并对其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 利用遥感影像像元特征遥感指数值反演地面对应土壤含盐量的精度较好,反演方法可行,反演精度为66%;② 反演得到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图在空间上等级明显,层次分明,呈现出“一带一区”的格局,“一带”是玛纳斯流域形成的盐渍化程度较高的条带,“一区”是内在土质形成的严重盐渍化区域;③ 在新疆石河子农区中,35.40%的棉田适合耕作,64.60%的棉田耕地需要进行改良,农区土壤盐渍化治理仍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