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基于云微物理过程完善的TAU2D分档云模式, 模拟研究了用热泡扰动生成的暖云在不同气溶胶数浓度(Na)背景条件下各演变阶段云微物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暖云的发展过程中Na越高, 云滴尺度变小, 云滴间的碰并增长发动较晚, 云滴谱因碰并增长而实现的滴谱拓宽变弱, 云滴谱相对较窄, 云滴谱标准差较小, 因此云体发展越缓慢, 云体生命周期越长, 形成降水就越晚; 反之, 云滴尺度越大, 碰并增长发动越早, 云滴谱拓宽更明显, 云滴谱标准差越大, 云体生命周期相对更短, 降水开始时刻越早。高Na背景下, 碰并阶段云滴谱较凝结阶段更宽, 沉降阶段因云体下沉蒸发导致小尺度云滴减少, 使其滴谱较碰并阶段略有拓宽。在凝结阶段, 低气溶胶背景下云滴数浓度(N)和离散度(ε)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而高气溶胶背景下两者为负相关关系。在碰并阶段, Nε的相关性关系为负相关, 且随着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 负相关程度降低。在沉降阶段, Nε间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葵花8号(H8)卫星、NCEP FNL再分析、地面加密观测及探空资料,针对2019年7月20日发生在昆明的一次大暴雨天气,分析该过程中对流云初生、发展的演变特征及其触发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 500 hPa低涡切变是此次过程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云团的快速发展以及云团的合并使得降雨增强和持续。(2)降雨发生初期,云顶高度较低;随着对流云发展,红外亮温降温率达-30℃·(30 min)-1,降雨迅速增强;当云顶高度接近水汽层顶即水汽与红外亮温差小于2℃时,降雨进一步增强;红外亮温快速降低,以及水汽与红外亮温差可作为预判对流云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参考标准。(3)对流有效位能呈细长条型,并有一定的对流抑制能,在地面辐合的作用下,容易触发对流;当冷空气侵入时,在地形抬升作用配合下,对流发展为深对流;整层比湿积分高达3554g·kg-1并配合南北两侧水汽输入,为此次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现有房产测量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梅山岛某曲面异型建筑房产测量的实际情况,提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房产测量中的解决方案。通过该工程项目的具体应用,展现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异型房产测量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