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鲤鱼卵巢中提取核酸(mRNA)注入不同发育阶段的金鱼胚胎中,观察mRNA对尾鳍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一次注射的或多次注射的,在胚胎早期均能使双尾鳍变成单尾鳍,但多次注射的,出现单尾鳍数要高;大剂量注射,甚至还可以使晚期胚胎(耳石期),也能形成单尾鳍;mRNA注入卵黄囊中所产生的单尾鳍鱼要比注入胚盘中为多;失活的mRNA不能诱导出单尾鳍的形成。 从实验所得的资料表明:鲤鱼卵巢mRNA能够诱导双尾鳍金鱼转变成单尾鳍,但这种外源mRNA的作用性质,是由具有活性的mRNA翻译成蛋白质或者以它本身直接影响或干扰胚胎中某种“调节因子”,致使双尾鳍基因不能表达,从而导致单尾鳍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36 5 nm波长紫外线辐射中国对虾精子对其顶体反应和受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剂量紫外线辐射促进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大剂量辐射使精子丧失发生顶体反应的生理机能并死亡。 36 5 nm波长紫外线能够透过精荚和纳精囊盖 ,对其内精子起到杀伤作用。精液稀释液在紫外线下辐射 5~ 8s,仍有部分精子具有受精能力 ,但胚胎在早期阶段即死亡。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过程中 ,紫外线辐射精液稀释液 5~ 8s,可获得遗传物质失活的精子 (激活源 )。经透射电镜观察分析 ,紫外线对精子遗传物质的损伤是一种使染色质变性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零价铁去除Cr(Ⅵ)的批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零价铁去除Cr(Ⅵ)的一系列批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对于相同粒度的铁屑(比表面积2.89m^2/g),固液比由05g/100mL增加到2.0g/100mL,Cr(Ⅵ)质量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所需反应时间从26.7min降为3.6min;在固液比相同、原水中Cr(Ⅵ)质量浓度不超过30mg/L时,原水质量浓度增大,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反应时间增加;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可提高零价铁与Cr(Ⅵ)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6.
成岩过程中泥岩的成岩矿物会随成岩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地识别成岩矿物组合与划分成岩体系,对深刻 理解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埋深在1200~4500 m的泥岩,通过岩石薄片、 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有效地区分了外源输入的矿物(如石英)与成岩矿物(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显微特征的差 异,据此建立了定量估算泥岩中成岩转化的黏土矿物含量的方法:C陆源=(C/Q)沙一×Q样品和C成岩=CXRD-C陆源,其中C为黏土矿物含 量,Q为石英含量,更好地反映了泥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在埋藏演化过程中泥岩中的成岩矿物和组合呈现出 两段性,3000 m以上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较慢,形成了以伊蒙间层+高岭石的成岩矿物组合,推断其经历了酸性成岩 环境和开放成岩体系;3000 m以下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过程加快,形成了以伊利石+绿泥石+白云石的成岩矿物组 合,推断其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和封闭成岩体系,充分展现了泥岩在深浅层成岩环境和体系的差异性。与前人研究东营凹陷 泥岩中由有机质生烃产生异常压力造成的开放/封闭体系界限基本吻合,表明泥岩中矿物埋藏演化经历的成岩体系与有机质 生烃形成的压力体系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这对认识不同成岩体系下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和生烃机理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7.
含钒金红石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含有钒等杂质的金红石可部分吸收可见光的特性,以500 W卤素灯作为光源,实验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金红石具有催化活性,7 h后亚甲基蓝可降解71 2%。经过加热、粉碎改性方法处理后的金红石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加热1 100 ℃的金红石样品7 h后可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0 4%。增加光照强度、加入适当的H2O2 都可提高降解效果。实验为充分开发利用天然金红石提出了新的途径,为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 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 PCP)研究1971~2015年单季晚稻全生育期内降水非均匀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单季晚稻全生育期降水分配情况及各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基于CMIP5全球气候模式情景下降水预估资料,估算2020~2045年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降水量对气象产量影响变化。结果表明:近45年单季晚稻生长季PCD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分布不均匀, PCP主要集中在7月27日至9月11日,即孕穗期和抽穗期;在分蘖期的降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9.9%,孕穗期占26.2%,抽穗期占7.1%,成熟期占10.8%,分蘖期和孕穗期降水占全生育期的1/2以上;孕穗期降水量与单季晚稻气象产量的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p<0.05);未来30年内降水量对单季晚稻气象产量的负效应略大于正效应,即减产作用大于增产作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的变化对产量有影响,应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添  刘菲 《岩矿测试》2021,(3):358-364
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是一对典型的农药母体及其代谢产物,由于其水溶性高、毒性大,可通过地表水或地下水进行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危害。以往通常采用液相萃取或固相萃取的方式提取样品中的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但这些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不利于室内模拟实验中多组样品的检测。为实现克百威与3-羟基克百威在地下水中的快速定量,本文建立了一种小体积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检测,对影响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萃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对比不同萃取剂、不同pH、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克百威与3-羟基克百威的回收率,优化了前处理条件。结果表明,选择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且用量为1mL,调节水样pH=5,氯化钠用量为40g/L时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回收率最高,分别为75.1%~98.6%、55.0%~66.3%。性能评价结果显示,方法精密度和方法准确度满足测试要求(相对标准偏差10%,n=5),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5.3μg/L、10.2μg/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消耗溶剂少,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本方法耗时约为前者的1/8,消耗溶剂量约比前者小2个数量级,能够满足室内模拟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10.
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场地尺度的地下水污染修复,因其无须外源动力、不占地面空间、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不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类型、污染羽分布具有差异性,前期场地调查、反应材料的筛选、反应墙尺寸结构的设计对于PRB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PRB修复河南某Cr(Ⅵ)污染场地为例,详细阐述场地调查、材料筛选、材料反应参数确定、PRB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过程及成果,可为后续PRB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PRB修复技术适用于该场地,铸铁与活性炭混合材料为最佳修复材料;反应门长40 m(反应材料厚2 m,上下游分别为2 m厚砾石层),东西两侧隔水墙长为60 m的U型漏斗-门系统型PRB,可有效捕获并修复污染羽,工程成本远低于连续反应墙式PRB,为该场地修复最优PRB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