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连州市基本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连州市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4—2017年连州市年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每年平均出现34 d高温日和4次高温热浪事件,高温日主要分布在5—10月,而高温热浪事件则出现在6—9月,月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近64年来的高温变化大致能分成2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主要为高温少发期;进入21世纪后,主要为高温多发期。用M-K法检测出高温热浪事件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得出连州市高温有2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互相嵌套,分别为准5和准10年。连州高温热浪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且2007年的极端高温热浪过程是由于副高的长时间控制和西北向台风西侧的下沉气流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连州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8年1月8日粤西北暴雨和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增强、南支槽东移和切变线南压是该次暴雨形成的主要机制,西南急流提供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东北气流加大了风的垂直切变。强冷空气锋面形成低层冷垫,配合850~700 hPa逆温层,上暖下冷的层结有利于雨转雨夹雪。雨夹雪时零速度线呈反S型,并有零度层亮带和"牛眼"型结构特征。双偏振雷达参量Z_(DR)、K_(DP)能够判别出强回波的降水粒子形态,但不能识别雨转雨夹雪的粒子相态的变化。协相关系数能对融化层进行识别,HCL有助于快速定位降水粒子的相态。  相似文献   
3.
CINRAD/SA-D型气象雷达天线动态故障一直困扰着机务人员,由于影响链路组件过多,排查困难,对于时效要求比较高雷达观测业务造成很大困扰。 本文利用清远连州雷达站2017年9月11日-9月13日雷达运行资料分析,详细解析了此次天线动态故障的排查过程和解决故障的过程,总结出一套可以借鉴的CINRAD/SA-D气象雷达天线动态故障排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