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9月11日—1985年1月1日,国家海洋局在南海中部海域,即12°—19°30'N,111°—118°E,进行4个航次一周年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调查。本文根据该调查的浮游动物分层垂直资料,在我国首次报道和分析深至4000m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和总种类数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研究浮游动物的种群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21气象信息电话语言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架,对系统构架和应用软件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兴边缘学科——GPS气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GPS气象学的广阔应用领域,并介绍了GPS气象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太阳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自主研发的Gstar-Ⅱ型太阳紫外线监测仪,建立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城市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太阳紫外线强度自动监测站将从紫外线传感器获得的气象要素信息传给本地专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编码,然后通过互联网把数据信息送到数据业务中心站,数据业务中心站具有对接收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进库的功能;各级气象台站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宽带Internet网WinSock协议进入数据处理中心,按照自己的要求调用全省紫外线强度历史和实时资料,为本地紫外线预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9年和2010年夏季同期7月在白令海(169°E~166°W,50°N~67°N)获取的94份浮游植物样品分析,获得了近十年的始末两个时间节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10μm)5门58属153种,分为3个生态类群。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体,种类多丰度高,占总种类数目的66.7%,占总丰度的95.2%。鉴于样品属性和空间范围的不同,物种组成有细微差别,丰度有较大差异且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高丰度区受控于上层营养盐供给和表层环流系统。优势种从北方温带大洋性硅藻演变为广温广盐性与冷水性硅藻,1999年以西氏新细齿状藻为第一优势种,柔弱伪菱形藻次之;2010年以丹麦细柱藻为第一优势种,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次之并在陆架和陆坡占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由深水群落和浅水群落组成。深水群落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白令海盆,种类组成以温带大洋性的西氏新细齿状藻、长海毛藻、大西洋角毛藻和广布性的菱形海线藻、扁面角毛藻、笔尖根管藻为主,丰度低,种间丰度分配均匀,优势种多元化,物种多样性高;浅水群落分布于白令海陆坡和陆架,主要由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叉尖角毛藻、聚生角毛藻和广布性的丹麦细柱藻、旋链角毛藻组成,丰度高,种间丰度分配不均匀,优势种突出,物种多样性低。白令海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丰度变化直接受控于表层环流、营养盐、春季冰缘线等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Halocyprid ostracods are appreciable part of ostracods floating through virtually everywhere in marine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we describe a new species of genus Polyconchoecia Xiang,Chen and Du,2018,tribe Conchoeciini Chavtur and Angel,2011,family Halocyprididae Dana,1853 from the middle of the South China Sea.Polyconchoecia chenii sp.nov.is very close to P.commixtus Xiang,Chen and Du,2018.But it differs from P.commixtus by the distinctions of locations of major glands of carapa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endages:more posteriorly situated left asymmetric gland of carapace,no right asymmetric gland;segmented frontal organ;the endopod 2 of the first antenna with a very small seta;a-and c-setae of the first antenna with long end joint have long end joint,the b-and d-setae have no end joint,spinose e-seta without end joint;the e-seta of the second antenna is present;teeth side is distinctive;the setal counts of the mandible,maxilla,fifth limb,and sixth limb are individual.The locations of the major glands on carapa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antenna can be the key of the new species.This work is the second discovery of the genus Polyconchoecia from the world.  相似文献   
7.
台湾岛以东海域束毛藻种群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  林茂  杨清良  林更铭 《海洋通报》2012,31(4):426-432
分别对1996年5月和1997年7月台湾岛以东黑潮及邻近海域51个采样站位的87份网采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束毛藻种群的物种构成和丰度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水动力条件、温盐、营养盐及其他元素对束毛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区的束毛藻种群由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汉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hildebrandtii)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组成,前者分布最为普遍,检出率100%,丰度最大.1996年5月束毛藻平均藻丝体密度为44.55伊102 filaments/m3,铁氏束毛藻占91%,在吕宋海峡密集,总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态势.1997年7月束毛藻平均藻丝体密度为152.72伊102 filaments/m3,铁氏束毛藻占99%,除吕宋海峡外,台湾东北部海域为次高值区,总体呈现西南高,中部和东部低的分布态势.较之邻近海区结果,台湾岛以东黑潮及邻近海域的束毛藻平均藻丝体密度高于太平洋赤道热带海域、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东海产卵场,低于台湾海峡西侧20 m 以浅和东海低氧区.在台湾岛以东海域,束毛藻的丰度分布由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黑潮流向所决定,高温高盐的黑潮水系利于束毛藻的增殖,束毛藻的丰度分布与 Fe、P 等化学因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寻找证据.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蓝碧海峡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oceanographic survey data in June 2012 in the Lembeh Strait, the zooplankt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ecies composition, individual abundance, dominant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83 species(including 4 sp.) had been recognized, most of them belonged to copepoda.Cnidaria followed with 43 species(including 1 sp.) were identified.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was(150.47±58.91) ind./m~3. As to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the abundance of the zooplankton was higher in the southern waters than in the northern water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Lensia subtiloides,Sagitta enflata, Lucifer intermedius, Oikopleura rufescens, Diphyes chamissoni, Creseis acicula, Subeucalanus subcrassus, Temora discaudata, Aglaura hemistoma, Doliolum denticulatum, Canthocalanus pauper, Oikopleura longicauda and Nanomia bijuga. Zooplankton biodiversity indexes were higher in study area than previous study in the other region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important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9.
海洋浮游植物支撑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其种类的定性识别、鉴定和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上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它综合了流式细胞术和图像显微识别的技术优点,不但能够对快速流动状态中的海洋浮游植物进行相应的参数检测,而且可以获取流动过程中清晰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图像处理和特征筛选,实现海洋浮游植物有效的自动识别。通过对流式影像术的原理、测定方法、技术特点及其发展动态等的综述,认为基于流式影像术对高速运动的浮游植物图像的清晰实时采集,可以有效地对图像进行模式的识别和分类。它是一种理想和实用的方法,将为海洋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实时、快速、高效平台,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楚科奇海的水螅水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  标林茂 《极地研究》2000,12(3):169-182
本文报道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破冰船在楚科奇海采集的浮游水螅水母类及其分布。分析鉴定了 8种水螅水母 ,其中 4种属于花水母目 ,2种属于软水母目 ,1种属于硬水母目 ,1种属于筐水母目。短新塔水母在楚科奇海是首次记录。简要记述了这些种类的形态特征并附图。楚科奇海这 8种水螅水母都是冷水种 ,其中 6种为近岸性的 ,2种是大洋性的。根据其地理分布可分为北极种、北极 -北方种和北方寒温带种等 3个类型 ,从动物地理观点看 ,楚科奇海的水螅水母类应属于北极区系。楚科奇海水螅水母类的丰度一般较低 ,其平均丰度为 1 0 8个 /1 0 0 m3,水平分布状况主要由优势种所左右 ,八斑腕唇水母和指腺华丽水母为优势种。垂直分层采样结果表明 ,指腺华丽水母分布于 0~ 30 0 m,其中以 50~ 1 0 0 m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