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0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太阳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自主研发的Gstar-Ⅱ型太阳紫外线监测仪,建立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城市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太阳紫外线强度自动监测站将从紫外线传感器获得的气象要素信息传给本地专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编码,然后通过互联网把数据信息送到数据业务中心站,数据业务中心站具有对接收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进库的功能;各级气象台站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宽带Internet网WinSock协议进入数据处理中心,按照自己的要求调用全省紫外线强度历史和实时资料,为本地紫外线预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与土壤水分模型相结合的技术,建立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预警系统。系统的气候模式采用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为土壤水分模型提供所需的气象要素场数值预报。土壤水分模型采用适合于黄淮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等作物的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试运行结果表明,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和土壤水分模型构建的区域性土壤水分模型,土壤水分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5%以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水分变化和干旱分布状况,可用于土壤水分预报和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3.
GStar—Ⅰ型电容式土壤水分监测仪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制的GStar-I型电容式土壤水分测量仪的测量原理、特性和设计思路,以及振荡电路、分频电路、嵌入式单片机、计算机通讯技术和软件系统设计,并对其标定方法进行了探讨.该仪器在河南、陕西等省进行了安装试用,能够实时连续自动采集土壤水分数据、记录各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应用实践表明,该传感器具有使用简单安全,定点连续,易于标定,精度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1 2002年度天气气候概述 2001年秋季(9~11月),降水量30~1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9~60 mm,仅在10月下旬出现较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热量条件适宜,日照时数269~350.6 h,大部地市较常年偏少.  相似文献   
5.
1 2002年度天气气侯概述 2001年秋季(9~11月),降水量30~101mm,较常年同期偏少9~60mm,仅在10月下旬出现较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热量条件适宜,日照时数269~350.6 h,大部地市较常  相似文献   
6.
对2001~2004年豫东地区越冬花菜发育期的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进行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豫东地区越冬花菜幼苗期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温度5~7℃,最高温度25~30℃;莲座期适宜温度为4~20℃,最低温度-1~3℃,最高温度21~22℃;花球形成期适宜温度一般为14~21℃,最低温度8~10℃,最高温度21~30℃。花菜生育期耗水量在765~940 mm之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超过950 mm或低于510 mm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该研究为开展越冬花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高花菜越冬的抗灾能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单片机原理和计算机通信技术,采用ATML89C51、ADC0809等芯片微控制器和集成电路、紫外辐射宽波段传感器,结合计算机串口通讯技术,设计出实用的紫外线强度指数监测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自动采集紫外线强度指数数据,进行历史数据库的分析和查询,研究该地区紫外线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统计工作需要,设计和开发了河南省气象部门科技服务与产业统计报表处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报表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根据统计工作需要,设计和开发了河南省气象部门科技服务与产业统计报表处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报表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强度指数监测和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单片机原理和计算机通信技术,采用ATML89C51、ADC0809等芯片微控制器和集成电路、紫外辐射宽波段传感器,结合计算机串口通讯技术,设计出实用的紫外线强度指数监测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自动采集紫外线强度指数数据,进行历史数据库的分析和查询,研究该地区紫外线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