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胰蛋白酶的固定化采用吸附-交联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胰蛋白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酶与载体体积比为2:1,吸附时间为10h,pH=4.5,缓冲液浓度为0.05mol/L,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1%。此条件下制得的磁性酶活力回收在50%左右,相对酶活力达74%,该磁性酶对啤酒澄清防止冷浑浊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诚铭  渠守尚 《四川测绘》1997,20(3):132-134
本文根据FIDIC条款.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点,介绍了黄河小浪底国际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计量”监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了这是行之有效而且经济合理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斜向坡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斜向坡的旋转式变形和破坏机制,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此种斜坡中的剩余下滑力的分布方式,并以此来解释在滑动过程中发生一定旋转的原因;论文还运用离散元法,模拟了此种滑坡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除P/T界线间菊石类几乎全部绝灭之外,在二叠纪Guadalupian世Capitanian期与Lopingian与Wuchiapingian期之间,存在着另一次菊石类的全球性大规模选择性绝灭高峰。即菊石类由Guadlupian世Roadian-Capitanian期(茅口期)的高度繁盛阶段,历经高速度、大规模选择性灭绝、因而,Guadalupian世Capitanian期与Lopingian世Wu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日新月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装饰、装修,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广告牌及其它用电设备(如分体空调机、中央空调的室外设备等)越来越多。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设备及其线路均未与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连接,即未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8日,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乡的国豪煤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伤亡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多万元.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来自天空的杀手--雷电灾害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高效的教学的本质是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交往、互动皆因“问题”而起,倘若教学没有了“问题”,互动也就不存在了。“问题”是形成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桥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The evolution of energy, energy flux and mod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tides(ITs)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s examined using the measurements at two moorings along a cross-slope section from the deep continental slope to the shallow continental shelf. The energy of both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ITs clearly shows a~14-day spring-neap cycle, but their phases lag that of barotropic tides, indicating that ITs are not generated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bservations of internal tidal energy flux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generated at the Luzon Strait and propagate west-northwest to the continental slope in the northwestern SCS. Because the continental slope is critical-supercritical with respect to diurnal ITs, about 4.6 kJ/m~2 of the incident energy and 8.7 kW/m of energy flux of diurnal ITs are reduced from the continental slope 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 contrast, the semidiurnal internal tides enter the shelf because of the sub-critical topography with respect to semidiurnal ITs.From the continental slope to the shel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diurnal ITs shows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dominant Mode 1 on the deep slope and dominant higher modes on the shelf. On the contrary,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semidiurnal ITs is stable, with dominant Mode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