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魁蚶生产性间断升温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魁蚶间断升温育苗方法,从改善亲贝蓄养条件入后,促使亲贝快速成熟自然产卵,并进行洗卵。在幼虫培育时,加强营养,加大换水,及时筛选不同大小的幼虫分池培养。严格海上中间培养管理,使每立方水体出苗量达31万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威-刘”海底输水管道西起山东威海市,东至刘公岛,全长约4公里,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海底输水管道。该管道从设计施工到通水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它不仅为海底输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而且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除介绍此管道的设计与施工概况外,主要论述了管道在极软粘土地基上的稳定设计、牵引法施工中弯曲发送下水滑道的设计与计算、牵引力的估算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厦门东海域定置网渔获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3年7月~2004年6月对厦门东部海域的定置网渔获鱼类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厦门东海域至少有鱼类242种,隶属于19个目81科145属,主要是沿岸近底层和底栖的小型鱼类.以鲈形目种类最多,共计127种,占总数的52.5%、经济种类有116种.主要优势种有:青鳞小沙丁鱼、孔鳞小沙丁鱼、斑鲦、马拉邦虫鳗、裸鳍虫鳗、中华须鳗、前鳞鲻、眶棘双边鱼、多鳞鳝、皮氏叫姑鱼、短棘银鲈、列牙垒幸4、黄斑蓝子鱼、褐蓝子鱼、锯塘鳢、锻虎鱼类、褐菖鲇、绿鳍鱼、鳄鲡、卵鳎、中华单角鲍等.渔获种类在秋季及冬初最多,夏季较多,而冬末和春初最少.渔获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与海洋表层水温变化有关,种类的月更替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紧缺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海洋能则被认为是可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据理论统计,使用现代技术,每年可从海洋存储的能量中获取相当于1750亿吨以上的标准燃料的能量。可以解决人类今后若千年的能源需求。海洋热能的利用是海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日本已有中型(20~50kW)的海洋热能转换(OTEC)发电装置。目前,美国海洋能开发公司在美国能源部(DOE)  相似文献   
5.
总结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工作经验,提出自由观测面自由反射界面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处理思路和计算方法。在自由观测面的条件下,反射界面可分为简单倾斜平面、规则曲面和自由反射界面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讨论共反射面元的叠加方法。综合一般情况下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提出了“鳞片法”的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巨晶普通辉石的M1位分裂李一良,支霞臣,李玉芝,李铁,张裕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关键词巨晶辉石,M1位分裂,面积约束法,近邻边效应,T位铁单斜辉石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历时已久。但由于其晶体结构和成份的复杂性、化学不均一性及出溶现象等[...  相似文献   
7.
右江盆地晚侏罗世钾玄质高镁安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右江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特提斯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本文报道了该盆地东部杨屯安山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杨屯安山岩具斑状结构和气孔状构造,斑晶主要为辉石,基质以针状斜长石微晶为主,含少量辉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杨屯安山岩的喷发时代为159.3±2.8Ma,即晚侏罗世。样品的Si O2含量为53.13%~55.71%,具高MgO(6.74%~8.85%)、Mg#值(63~72)、Cr(416×10~(-6)~565×10~(-6))和Ni(207×10~(-6)~246×10~(-6)),低Fe OT/MgO(0.83~1.23)等特征,与典型高镁安山岩的特征相似。所有样品具高K2O(3.39%~4.77%)和K2O/Na2O(1.31~2.33),同时也具钾玄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较高的Rb/Sr(0.20~0.46)和较低的Ba/Rb(7.17~9.30),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738~0.70739,εNd(t)=-3.6~-3.4)。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杨屯钾玄质高镁安山岩是含金云母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而不是岛弧环境。晚侏罗世杨屯钾玄质高镁安山岩的厘定,反映了该时期右江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泥石流预警阈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预警阈值,是突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结合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特点和已有降雨阈值研究成果,一方面在泥石流沟易发性、物源和危害人数进行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级别沟谷在不同前期降雨条件下,不同发灾概率的激发雨量,极大地方便了中短期预警实际工作;另一方面将泥石流流域降雨量、土壤含水率、次声、泥位4个参数,作为泥石流短临灾害预警关键物理参数,开展了泥石流专业监测设备预警阈值研究。最终,从技术层面上构建不同时间维度的泥石流监测预警阈值体系,为北京山区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衰亡的原因一直是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强光照是促进菹草衰亡的关键因素。分别将菹草幼苗置于150μW/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75~320 nm)辐射下,设置4种UV-B辐射持续时间处理,其每日的持续辐射时间分别设定为0 h(对照处理)、2 h、4 h和6 h,对照处理下的菹草幼苗不接受UV-B辐射,仅接受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监测各处理下菹草幼苗的生长、形态状况、石芽形成和萌发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每日6 h的UV-B辐射,能促进菹草分枝,且能促进菹草衰亡;2 h和4 h的UV-B辐射,对菹草的影响较小,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菹草植株的株高、节间距和单株鲜质量明显下降,每日2 h的UV-B辐射,能促进植株叶面积的增加;每日延长UV-B辐射时间,可以促进石芽的形成,但形成的石芽随着变态率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宽度减小,石芽质量减轻,下一个生长季的萌发率降低,萌发出二苗的比率降低,萌发苗的各项生长指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在春末、夏初,随着太阳辐射时间的增加,阳光中累计的UV-B辐射剂量增加,这可能是促进菹草大批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苏门答腊岛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沿该岛分布了大量不同时代和成因的花岗岩,但这些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延伸以及对比均未能得到很好的界定,也限制了对东南亚主要岩浆岩带延伸及其构造背景的理解.对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岩体开展了精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3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成因,其岩浆年龄分别为215.1±2.4 Ma(MSWD=0.14)、206.1±5 Ma(MSWD=0.22)、214.3±5 Ma(MSWD=0.11),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西苏门答腊存在晚三叠世的岩浆作用.对比东南亚花岗岩省内同期侵入岩认为,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可与东南亚西部花岗岩省进行对比和联系,该套晚三叠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特提斯洋初始俯冲的弧后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