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环境风垂直切变与个例TC整个生命史中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选取2006年3个典型的TC个例(碧利斯、珍珠和桑美),分别作为强热带风暴、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代表,分析在TC整个生命史中环境风垂直切变与其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典型个例TC中,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TC的发展;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阻碍TC的发展;并且环境风垂直切变对TC强度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3.
近10a西北太平洋海域登陆台风的环境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2004年5~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登陆台风的大尺度环境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表温度(SST)在台风发生的区域要高于周围其它区域,而且都在26.5℃以上,即高的海表温度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在台风的发现点主要集中的区域范围,相对涡度几乎都为正值,正的相对涡度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大,有利于上升浮力和潜热释放的维持,使热带气旋得以发展;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增大,并且两者之间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吉林省境内50个常规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台风梅花在吉林省降水异常偏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台风自身因素以及冷空气滞后的影响外,台风自身蕴含的水汽条件有限,且缺少水汽条件的持续供应导致了水汽条件的不足;全省境内的热力条件较弱,不足以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动力抬升条件仅在吉林省中南部有持续的维持,且高空正涡度与高低空辐合辐散条件较弱,垂直涡度条件不利;另外850hPa负MPV1区和正MPV2区耦合情况不佳。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动力抬升条件不足是此次降水范围偏小强度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广东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3~2002年广东地区23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广东汛期降水主要时段(4~9月)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汛期降水量在近40年的时间里存在着微弱上升趋势,广东地区汛期降水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汛期降水量自南向北、由东到西北逐渐减少,并存在5个分区,即北部区、西南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和东部区;广东地区全汛期和前、后汛期在EOF主要的模态变化上基本一致,而在其他模态的变化上与后汛期的变化更为接近。这是由于广东地区跨度大,地形对广东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6.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与环境气流切变关系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JTwC(美国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资料,对1974~2004年5~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强度和环境风垂直切变进行了趋势特征、振荡周期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强度以上TC的最大风速和环境风垂直切变在时间上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TC强度的增大;前12 h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对TC强度的发展影响最大.环境风垂直切变在两北太平洋TC最强的年份表现为环境风切变值小,TC发生密集;最弱的年份表现为环境风切变值大,TC发生稀疏.  相似文献   
7.
0601号强台风"珍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强台风"珍珠"几个阶段路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台风的导流场始终由中高层气流提供,因此要用中高层引导气流来分析其动向.其次分析"珍珠"强度发现:南海的高海温、微弱的垂直风切变、良好的高空辐散是珍珠进入南海后强度迅速加强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对珍珠的降水分析发现:受到西风带切割的台风,南部的对流会大幅削减,而且这类台风对我市降水的影响主要是在登陆前.  相似文献   
8.
丰满流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孙力  苏丽欣  刘实  沈柏竹 《地理科学》2012,(10):1282-1288
利用丰满流域水文站1936~2008年降水资料、1948~2008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对该流域汛期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满流域汛期降水量与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特别是近20 a和30 a降水量减少较明显,汛期降水量下降趋势倾向值在1989~2008年达到-39.2mm/10a;年降水量下降倾向值在1979~2008年达到-26.5mm/10a,汛期降水量的减少较年降水量减少的明显。汛期6月、7月降水量下降的不明显,8月、9月降水量减少相对明显。最大熵谱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丰满流域汛期降水量的周期变化存在着一个8~9 a左右的降水相对短周期和一个28 a的降水长周期;利用1948~2008年NCEP再分析资料对多雨、少雨的7月、8月200 hPa、700 hPa环流形势场、850 hPa风场进行了分析,以分析流域汛期降水减少的可能原因。丰满流域降水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汛期影响该流域的台风次数减少、冷涡影响天数的减少,副高偏南、偏西不利于水汽向北输送和南支系统北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0年7月20日吉林省一次副高后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高空冷涡与华北气旋北上,导致冷暖空气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发生交汇;副高后部有较明显的西南气流存在,该气流与其北端内蒙附近的西风急流形成一暖锋式切变;深厚的暖湿舌、水汽通量散度和比湿的大值区与暴雨落区形成很好地吻合;雷达速度产品"牛眼"结构、速度模糊等特征表明低空急流为本次暴雨天气提供良好的触发和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0.
近10a西北太平洋海域登陆台风的环境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2004年5~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登陆台风的大尺度环境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表温度(SST)在台风发生的区域要高于周围其它区域,而且都在26.5℃以上,即高的海表温度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在台风的发现点主要集中的区域范围,相对涡度几乎都为正值,正的相对涡度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大,有利于上升浮力和潜热释放的维持,使热带气旋得以发展;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增大,并且两者之间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