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东部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东部气候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趋利避害,减少损失,获得较大收益,本文对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危害农怍物时段和发生机率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一、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河西走廊东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稀少,分布不均。川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210毫米左右,作物生长季(3—9  相似文献   
2.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东部,耕地海拔高度大都在1440—2000米,有祁连山水和地下水灌溉,热量充沛,光资源丰富,是春小麦适宜栽培区。武威地区历年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其产量起着左右全区粮食产量的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特别是春小麦进入籽粒增重期,气象条件对产  相似文献   
3.
河西籽瓜生态气候条件及适生种植区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瓜又名打瓜 ,是普通西瓜的一个栽培变种 ,主要产品以种仁为主 ,参与商品流通。河西具有悠久的种瓜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 1 0 0 0多年前就有种植 ,说明河西地区具有栽培籽瓜的优越地理生态气候条件 ,使籽瓜种植得以繁衍生息 ,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在地方名优特产中占有重要位置 ,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是河西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该文主要从籽瓜生产的生态气候适应性方面着手 ,根据其生物特性 ,对适宜种植区域予以分析 ,供生产实践参考。1 籽瓜的生理生物学特性籽瓜瓤色多为淡黄色 ,微甜多汁 ,鲜食清凉爽口 ,内含大量糖、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境内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2%,属温带半湿润地带与半干旱地带过度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不优,粮食产量受气象因子制约低而不稳。因此,找出影响该地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分析粮食产量与气象要素相关关系,并以此作出较...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导致气候资源配置发生变化,由此而引发的农业气象灾害导致果树作物发育进程、果树产量出现较大波动。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甘肃天水近30 a气候资源变化对杏树产量影响研究和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杏树花芽膨大、现蕾、开花期较80年代提前6~7 d,果实成熟期提前10 d左右;由此而引发的农业气象灾害以初秋9月下旬、后冬1月下旬至2月上旬、花前3月上旬温暖干旱气候和花果期4月上中旬低温干旱气候对杏树产量形成影响最大,年际变化除后冬干旱灾害呈明显加重趋势,为本世纪影响杏树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外,其它灾害在本世纪虽略有减轻,但危害程度仍明显重于80年代;10 a平均气候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减少29.9个百分点,本世纪减少7.8个百分点。评估有灾17 a,实况(轻、中、中大和大灾) 16 a,评估准确率94%,其中中灾和中大灾害评估准确率均达100%,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肃黄土高原地表湿润状况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是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研究热点之一,现代气候变暖加速了黄土高原暖干化的进程。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13个气象站1961-2006年气象资料,利用Thornthwait公式计算该地区潜在蒸散及湿润指数,并分析了潜在蒸散值与蒸发量的相关关系、潜在蒸散及湿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潜在蒸散计算值与该地蒸发量的实测值相关性显著。在蒸发较盛的3~9月,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0.01的信度检验。1961-2006年潜在蒸散随时间呈二阶函数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潜在蒸散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1984年是变换的转折点,1984-2006年陇西黄土高原潜在蒸散以19.8 mm/10 a的速度上升,陇东黄土高原以31.1 mm/10 a的速度上升。一年之中,湿润指数的变化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湿润指数最低的季节为夏季,最高的季节为秋季。20世纪60年代以来,甘肃黄土高原的湿润状况逐渐变差,秋季变化最显著,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陇西黄土高原湿润指数下降了0.45,陇东黄土高原湿润指数下降了0.35。湿润状况最差的地区为环县;沿陇海铁路线"兰州-定西-天水"一线是湿润状况较差的地区;湿润状况较好的地区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的南部及陇西黄土高原的西侧。  相似文献   
7.
甘肃小陇山林区位于我国四大自然植被区系(华北、华中、喜马拉雅、蒙新)交汇处的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带,林业植物种类繁多、茂密,但区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大,林业生物灾害频繁,环境气候条件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进行区内林业生物灾害的气象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防、防治和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天水市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粮食作物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天水市1960-2005年干旱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土壤水分、干旱频次等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为近46 a来降水的最低值,进入21世纪后,降水变率明显增大。气温自20世纪60年代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蒸散发加大。20世纪90年代土壤含水量最少,水分亏缺最为严重,春旱、初夏旱、伏旱出现几率最多。根据46 a来干旱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引进影响系数,对主要夏、秋粮作物种植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运用线性风险决策模式, 提出适应干旱气候特点的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提出的干沙地表层的模式可用以预估干沙地表层向上水流通量,即干沙地表层的蒸发率。在表层温度梯度不太大的情况下,它将不受温度梯度的影响(Kobayashi 等1987)。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试验。虽然盛夏晴天野外沙地的温度梯度可达5k/cm,但我们在试验中只达到3k/cm,然而至少在目前的试验条件下,上述预估结果是可以信赖的。因此,这一模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估算干沙地表层蒸发率的方法,只要知道干沙地表层的温度和含水量及其表层厚度即可。沙丘地带除了在灌溉或降雨之后的较短时期外,其地表层总是干燥的。所以,这种方法在调查、研究沙质地里水分收支时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