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闪放电通道发展及其辐射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闪电宽带干涉仪系统,对中国南方(广东)地区云闪时空演变特征、辐射及其相应电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云闪电场变化波形,云闪放电过程可划分成活跃阶段和最后阶段,辐射源定位结果表明,云闪放电起始于向上发展的负击穿过程,通道向上发展的速度约为3~3.3×105m·s-1。云闪放电的主通道在活跃阶段形成,该期间辐射源随时间演变和相应电场变化表明,云内电荷结构具有上正下负的偶极性电荷结构。云闪的最后阶段辐射源主要在早期形成的通道内出现,其辐射源活动特征与地闪的回击过程比较相似;云闪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2~3MHz以下的低频段,且辐射强度随频率增加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2.
空中人工引发雷电先导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闪电电场变化仪对空中人工引发雷电引起的电场变化进行了两站同步观测,并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光学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一次空中引发雷电先导物理过程的特征. 当携带金属导线的火箭上升到几百米高度时,在金属导线的上端和下端激发产生了一个双向传输的先导,当向下的负先导接近地面时,一个向上的正连接先导由地面激发,正负先导的平均传播速度为0.86×105m/s,随着向下负先导的接地,将产生一个小回击过程,而由金属导线上端激发的向上正先导的传播速度为1.1×105m/s.  相似文献   
3.
4.
5.
硅酸盐和氧化物矿物的溶解速率,在远未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其实验活化能随pH值的变化达几十个kj/mol。在远比零净质子电荷点更酸性或更碱性的pH条件下,实测的Eexp值从大于50kj/mol变化到在PZNPC附近但未必在PZNPC点的很小的值。我们通过经验的溶解速率定律与产生正表面电荷的质子吸附的条件平衡常数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这种矿物溶解速率随pH值发生的变化。利用条件平衡常数中的静电势项,对矿物  相似文献   
6.
董万胜  葛正谟 《高原气象》1995,14(2):141-150
本文通过一个二维平面对称模式,针对甘肃地区雷暴云的特点,计算了在不同电荷分布情况下人工引雷成功时的触发高度、火箭发射点的地面电场值以及能成功引发闪电的范围大小。并对甘肃地区雷暴云在负电场区很难引雷成功的原因和在偶极性电荷分布的雷暴云下人工引雷的结果进行了一些分析。结果表明,下部小正电荷中心的高度、电量的大小对能成功引雷的范围、触发高度都有较大影响。整个云体的高度对触发高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对能触发闪  相似文献   
7.
8.
强调了雪崩、分形与远离平衡系统自组织演化的联系。利用2003年夏季青藏高原中部地区雷暴放电的地面电场野外观测资料,基于近年来发展的分形及多重分形分析中的去势涨落分析(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方法,对强闪前电场信号的关联及多重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强放电前过程具有明显的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多重分形谱与推广的二项倍增串级模式符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雷暴强放电发生的可能的自组织演化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干涉仪原理的甚高频雷电单站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闪电单站探测与预警装置的局限性,设计了一套基于闪电宽带干涉仪原理的甚高频单站雷电预警装置.该装置通过测量雷电(包括云闪与地闪)起始时刻的辐射信号到达竖直天线阵列的相位差,计算得到该信号的仰角,根据仰角估算雷电的距离,进而根据雷电的距离和活动特征进行雷电报警.单站测距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站系统对半径50 km范围内闪电测距误差在25%以内,半径100 km范围内的闪电测距误差在30%以内.雷电单站预警装置对一次雷暴过程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有效探测半径100 km范围内的闪电活动状况,探测到的闪电频次分布、闪电距离与多站闪电定位结果保持较好一致性,证明其能有效探测周围闪电活动状况,起到提前预警雷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