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太阳活动区的物理研究中,特别是在二维动力学光谱分析中,迫切需要相应活动区的磁图资料。本文介绍了在太阳光谱仪的入射狭缝后安装一种新型偏振器进行活动区二维磁场观测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获得日面上任一点的磁场强度,且可快速获得活动区的纵向场磁图。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多条谱线的同时观测,获得有关磁力线管结构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青海省囊歉至大河坝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并结合重力资料对巴颜喀拉及南北两侧地区的壳幔结构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该区壳幔存在4个明显的低阻层,并简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推断了其地质含意。认为昆中断裂带与昆南断裂带间是一个巨大的构造混杂岩带,影响深度亦很大。推断该区可能存在太古代地层。划出了8条壳幔断裂带,认为昆中断裂应是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INTRODUCTIONTheSubeiShoalandtheChangjiangRiverestuarineareainthewestoftheHuanghaiandEastChinaSeasisoneofthemarginalseasintheworld ,wheresuspendedmatterisextremelyhigh .Here ,notonlyistheretheTaiwanWarmCurrentoneoftheKuroshio’sbranchesintheEastChinaSea,butalsotheHuanghaiCoastalCurrent,andChangjiangDilutedWater.Sothestrongmixingbetweenthecoastalandoffshorewaterscomplicatessuspendedmatterdistributioninthisarea.HowthesuspendedmatterdischargedfromtheChangjiangRiverandtheabandonedHuan…  相似文献   
4.
Economic concentrations of Fe–Ti oxides occur as massive,conformable lenses or layer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zhihuaintrusio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SW China. Mineralchemistry, textures and QUILF equilibria indicate that oxidesin rocks of the intrusion were subjected to extensive subsolidusre-equilibration and exsolution. The primary oxide, reconstructedfrom compositions of titanomagnetite in the ores and associatedintergrowths, is an aluminous titanomagnetite (Usp40) with 40wt % FeO, 34 wt % Fe2O3, 16·5 wt % TiO2, 5·3 wt% Al2O3, 3·5 wt % MgO and 0·5 wt % MnO. This compositionis similar to the bulk composition of the oxide ore, as inferredfrom whole-rock data. This similarity strongly suggests thatthe ores formed from accumulation of titanomagnetite crystals,not from immiscible oxide melt as proposed in earlier studies.The occurrence of oxide ores in the lower parts of the Panzhihuaintrusion is best explained by settling and sorting of densetitanomagnetite in the ferrogabbroic parental magma. This magmamust have crystallized Fe–Ti oxides relatively early andabundantly, and is likely to have been enriched in Fe and Tibut poor in SiO2. These features are consistent with fractionationof mantle-derived melts under relatively high pressures (10kbar), followed by emplacement of the residual magma at 5 kbar.This study provides definitive field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that Fe–Ti oxide ores can form by accumulation in ferrogabbro.We suggest that many other massive Fe–Ti oxide depositsmay have formed in a similar fashion an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of phosphorus or carbon, or periodic fluctuation of fO2 in themagma, are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in ore formation. KEY WORDS: ELIP; Fe–Ti oxide ore; layered intrusion; Panzhihua; QUILF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智能潜器集成仿真系统的硬、软件结构.通过这一系统所展示的水下虚拟仿真环境能够在研究和开发智能潜器的控制体系结构、潜器载体的水动力学、信息融合和目标识别等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湖表面定振波的数值计算和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濮培民 《海洋与湖沼》1996,27(2):157-162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太湖表面的定振波进行计算,算得定振波周期约为452min,另外,利用1992年8月29-31日在太湖西山观测到的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分析太湖表面的定振波,得周期值约为450min。计算和分析的周期值基本吻合,取熵谱分析结果得太湖表面的单节点定振波周期值为450min。  相似文献   
7.
海上平台桶形基础模型压力压贯与负压沉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上平台桶形基础模型(模型桶)压力压贯和负压沉贯的试验概况,对比分析了两者贯入力的巨大差异和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模型桶压力压贯中贯入深度与压力的关系,负压没贯负压与贯入深度,抽吸泵流量,基土渗流量,桶内土塞隆起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负压沉贯可以大大降低以砂质粉土为基土的土抗力,为在胜利油田类似基土海域海上平台应用桶形基础提供了试验依据,为海上现场导管架桶形基础平台的安装就位施工和控制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这个地区植被与气候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36.2~31.2kaB.P.(未校正14C年代,下同)期间,以禾本科、藜科、蒿属、莎草科为主,发育草原-草甸植被,气候温和湿润,盘星藻出现较多,反映淡水湖泊,水深在10m左右;31.2~27.6kaB.P.期间,松属、云杉属、桦属等为主的木本植物的含量增加,周围山地森林发育,表明气候温暖,降水量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有效湿度下降,荒漠成分柽柳属等增加,盘星藻在30kaB.P.以后消失,反映湖泊盐度增大;27.6~23.3kaB.P.期间,植被中荒漠成分显著增加,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气候趋向相对寒冷干旱,湖面积缩小;23.3~18.0kaB.P.,孢粉浓度很低,蒺藜科、藜科等荒漠成分明显增加,植被稀疏,已趋向荒漠化草原,反映气候寒冷干旱。从整个剖面来看,主要的陆生植物孢粉类型为禾本科、柽柳属、蒺藜科、麻黄属、松属、云杉属、柏科、胡桃属和桦属等,藜科和蒿属含量很少,这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表土分析结果完全不同,也与其他草原以及荒漠草原的表土花粉结果相异。这说明晚更新世中晚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植被和现在无法进行比较,气候环境与现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
黄智华  薛滨  逄勇 《第四纪研究》2008,28(4):674-682
选择位于长江下游的固城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反演了195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的输移规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反映了模型的良好模拟能力。比较两个时段的模拟结果发现,198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82mg/L和411.88×103kg/a,总磷0.084mg/L和43.04×103kg/a;远高于1951~1960年的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22mg/L和49.55×103kg/a,总磷0.036mg/L和7.67×103kg/a。模拟主要反映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和农作物耕作模式对农业非点源氮、磷浓度及输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某水电站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属于高山峡谷地形地貌,高地应力环境,岩体卸荷裂隙很发育,使得倾倒变形和岩体质量、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一样成为影响工程边坡岩体稳定的主要因素。针对工程边坡的大变形问题可采用离散元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理论开挖和工程边坡开挖离散元模型,可分别得出倾倒变形破坏机理发展过程为初期弱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剪切错动、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拉张变形、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切层张-剪破裂及极强倾倒破裂岩体的折断张裂(坠覆)破裂和工程边坡的变形范围、确定开挖面及加固方式等。通过工程边坡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地质调查成果的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