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1篇
  201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利用基本磁场(F、Z)台站观测资料,通过仪器差、墩(点)位差等改正,并经一定的数据筛选,再用相关改正法消除外场影响等处理,结果除菏泽M_s5.9地震外,在唐山M_s7.8、丰镇M_s5.8、隆尧M_s5.8、任县M_s5.3地震前,都出现了5个月至一年多的总强度异常,变化幅度为6.0—9.1nT,垂直分量(Z)资料一般亦有同步反应.因此,基本磁场(F、Z)资料用于监视中强地震是有效的,监视距离以台站为圆心50至100公里范围内。但未出现临震异常,从而认为,河北省及其邻区,基本磁场资料,只适用于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22个地磁台1971~1977年的垂直分量静日变幅值,通过年变、季变、纬变影响等改正后算取的季均值作为基本数据,分析了其震前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川滇地区的四次大震,均在震前一个季度,其日变幅值的空间分布出现以未来大震震中区为中心的一个大范围的正异常,日变时序曲线同样具有清晰的异常反映。用日变时序曲线与波速比异常相比后认为,日变异常主要是由于孕震区流体(水)运动产生电导率异常,使地磁内场变化的结果。因而,应用地磁日变时、空特征预测大震的可能位置及发震时间,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1年8月13日丰镇5·8(Ms)地震震中附近的呼和浩特、阳原、怀来三个台的地磁总强度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回归改正法以消除地磁外空场及长期变干扰。处理结果表明,阳原台的总强度在地震前后存在着15个月的下降变化,最大幅度达-7·3伽马,认为这可能属于丰镇地震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唐山、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其健康风险,于2010年10月采集了唐山、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检测贝类体中PAHs含量,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其健康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贝类生物体中PAHs含量范围为17.27~331.96 ng·g-1,平均值为117.19 ng·g-1,4-5环PAHs含量比例较高。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为0.25~169.99 ng·g-1。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产品中PAHs的致癌风险指数为1.09×10-4~2.83×10-4,高于USEPA建议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指数(10-4),存在一定致癌风险;唐山近岸海域贝类体内PAHs致癌风险指数均在可接受致癌风险之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级地震震中周围的昌黎、宝坻、青光及白家疃四个地磁台的总强度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回归改正法,以消除地磁外空场干扰及长期变影响。处理结果,昌黎台总强度在唐山地震前出现一年左右的下降变化,最大变幅达-12.8nT,认为这可能属唐山地震的震磁异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79年—1983年17个台站的总磁场强度资料,分析对比了两台单纯差法,加权差法与回归法在消除外空场干扰方面的优劣。结果表明,回归法在消除地磁背景场,扩大改正台使用范围,提高资料改正精度等方面,优于两台单纯差法与加权差法,并获得了1981年在隆尧地震(Ms=5.8)之前的地磁异常。在震磁关系研究中,地磁资料在消除变化场干扰方面,两台单纯差法,已是延用十几年的传统方法,经这一方法处理的点值离散性,即资料处理精度,受着改正台距的严格限制,若要分析5nT量级的磁变化,外场改正误差取±2.0nT,那末,改正距离必须小于150km,可是,目前河北省及其邻区,绝对观测台网(包括流磁测点),南北长约750km,东南宽约600km,显然,若要检测5nT的磁异常,只有设立多个外场改正台,若此,则势必形成多个资料改正系统,这对震磁关系的空间特征分析,将带来很大的困难。据以上情况,当前,对既能扩大外场改正台的使用范围,又能提高资料处理精度的方法探索,就十分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了。本文选用太阳黑子活动高年时段1979—1983年,用17个台的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分别用红山台、北京台作为外场改正台(以下简称参考点),在两台单纯差法(以下简称纯差法)进行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另用两种方法与其对比,获得了一些初步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台址、工作条件、观测精度等方面对承德地倾斜台的观测资料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肯定了该台资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认为1984年9月初—1985年2月初出现的r因子“U”型异常变化及随后发生的地倾斜的变化不是仪器因素或环境条件干扰的结果,对它的成因作了一些推测性的模拟解释,认为可能是台站近区断层的一次无震蠕滑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