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的分布, 换算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分布规律;结合岩石类型, 地震及地壳相对运动进行综合分析, 探讨青藏高原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并针对人们关注的问题(青藏高原隆起的驱动力是什么?它还会上升多高?它会不会突然下落?)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区包括中国西北地区几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阿尔泰、天山、内蒙古褶皱、塔里木盆地、柴达木和祁连山地区.从群速度和剪切波速度模型上可以看出,除塔里木具有十分明显的稳定构造体特征外,其它地区均具构造活动地区的特征,但其速度表现各具特点,并与它们的构造演化史有关.莫霍界面的起伏基本上控制了布格重力异常的分布;另外,天山地区与北山的速度结构在土地幔盖层中差别很大,天山的上地幔高速盖层可能与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的分布,换算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分布规律;结合岩石类型,地震及地壳相对运动进行综合分析,探讨青藏高原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并针对人们关注的问题(青藏高原隆起的驱动力是什么?它还会上升多高?它会不会突然下落?)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长周期763地震仪面波群速度资料反演了中国南北带及邻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其中采集238条瑞利波和358条勒夫波混合频散曲线,使用均等显示滤波方法,并以4°×4°为一格将我国境内分为147格.用随机逆反演方法得到了研究区16格的纯路径频散.面波速度结构及演结果表明:1.莫霍界面深度一般在40—50km之间,最深达65km.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加深,且在南北带西侧南北两端向中部明显加深,东侧变化小.2.地幔顶部普遍出现很厚的低速层,上界面一般埋深60—80km.上地幔顶盖厚度一般为20—60km,速度为4.30—4.50km/s.3.研究区普遍存在各向异性,而且勒夫波和瑞利波速度的差值(V_(SV)—V_(SH))的绝对值随深度有增大的特点,在南北带南部和西北部V_(SV)—V_(SH)各向异性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AnalysisoftherisingandsinkingmovementofthecrustinQinghai-XizangPlateau,ChinaZi-LingLU(吕梓龄),ZhengZHUANG(庄真),Zhu-WuFU(傅竹武),Jia-...  相似文献   
6.
山区区域重力测量中,地形校正范围的选择需要大一些,才能较好的消除地形起伏造成的影响,远区的地形和中间层影响均应考虑地壳弯曲的影响。因而在进行远区校正时,不能以过测点的平面为标准,而应以过测点的球面为标准,因此,地形校正值将会有负值出现。在进行中间层校正时,应消除与地形校正最大半径范围一致的弯曲圆盘的影响,此影响不仅与盘的半径有关,而且与厚度有关。本文给出对应于不同校正半径和不同厚度弯曲圆盘的一套理论计算结果,用这些结果得到的与不同校正半径配套的中间层校正公式,可供直接查阅使用。  相似文献   
7.
山区重力测量工作中,用现有方法计算总均方误差,往往使均方误差偏小,异常的可信程度降低。这主要原因是山区重力工作中,忽略了影响较大的岩石密度的误差。而要准确的测定各部分岩石密度又是十分困难的。据此,本文分析了山区重力测量总均方误差的来源,提出了各项误差分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