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
3.
4.
附加约束条件的序贯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观测量分组的参数平差出发,详细推导了附加约束条件的序贯平差及其精度估计,讨论了附加约束条件的抗差序贯平差的计算过程.算例表明,推导的公式正确有效,简单实用,附加约束条件的序贯平差抗差估计能有效地抵制粗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GPS/DR组合导航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PS/DR组合导航Kalman滤波的异常扰动影响问题,引入了自适应滤波算法.给出了由预测残差确定自适应因子的过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因子自适应滤波还是多因子自适应滤波都能够很好地控制状态异常对滤波估值的影响,滤波精度均优于标准Kalman滤波导航解;而且因为多因子自适应滤波避免损失可靠的状态参数信息,较单因子自适应滤波,精度又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估计GPS动态测量中的模糊度实数解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推导了状态参数和模糊参数向量递推解;给出了残差平方和的序贯计算公式。该算法不仅可以获得模糊度的无偏最优估值,而且还能提高计算效率;不仅能够应用于动态GPS事后处理,而且能够用于实时GPS动态数据处理。算例显示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杨元喜 《测绘通报》2003,(6):8-10,19
介绍国际大地测量工作重点的转移并提出有关我国大地测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动态定位自适应滤波解的性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杨元喜 《测绘学报》2003,32(3):189-192
自适应抗差滤波具有控制观测异常及状态方程信息异常干扰的能力。着重研究自适应滤波解的性质。首先推导了动态自适应滤波与经典Kalman滤波解的解差,继而给出了状态向量估值的数学期望和均方误差,并分析了在自适应因子调控下解的偏差和均方误差的变化规律。由状态解向量的数学期望和均方误差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自适应因子能够控制状态异常对状态估值和均方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图数字化的精度评定与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图数字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定量分析或减弱地图扫描数字化误差的影响,是地图数字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系统误差,我们采用函数模型(多项式)拟合,对于异常误差采用抗差估计。针对一幅具体的数字地图,我们分别用最小二乘拟合和抗差拟合分别求得了系统误差模型系数估计值,并给出了内、外检核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共享、平台共享、软件共享、知识共享及共同建设、共同处理、共同标准、共同管理为主要特性的GIG,为信息的生产、处理、应用及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模式。本文重点讨论GIG建设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大地测量生产体系建设的启发。论述了GIG建设与大地测量生产体系建设的关系,分析了现行大地测量生产体系、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大地测量生产体系建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