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人,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柏林.魏格纳年青时在大学里攻读天文学和气象学,1905年获博士学位.1906年他应邀参加丹麦探险队,前往北极圈内的格陵兰探险,其间还参加乘气球远航的飞行,并创造了连续飞行52小时的当时世界纪录.回国后,任德国马尔堡大学天文学和气象学讲师.1924年应聘任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大气与地球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傅承义先生,1909年10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傅承义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七年,于1940年赴加拿大和美国留学,1941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47年5月回国。解放后,傅承义先生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  相似文献   
3.
地震学家、地质学家米尔恩是英国人,于1850年12月30日出生在英国利物浦。米尔恩青年时代在英国皇家矿业学院学习地质和矿物学。1875年,英国政府派他作为英国专家组的地质学家,去日本协助指导矿山工作。1876年,日本政府聘请他担任东京工程学院地质学和矿物学教授,后又被东京帝国大学任命为世界上第一位地震学教授。1895年7月米尔恩结束了在日本的工作,回国后继续地震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并被英国不列颠科学促进协会任命为地震学研究委员会干事。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家李四光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884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冈县回龙山镇。李四光1905年去日本留学,1912年又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地质系留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9年获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0年受聘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主讲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日本及其周围5 ̄7级地震的宽频带地震图的分析,发展通过对初至P波波形确定矩震级的技术,理论上我们把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P波段位移作为一个挖的源时间函数,并对其积分,得到在每个台站的标量矩。我们的结果表明,对多道记录的组合,能在没有进行震源机制校正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好的矩震级估计值,这个技术相当简单和稳健,因此,它将有效地对大地震可能引起的海啸进行快速评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弱运动场地响应的稳定性和试验土工技术测量预测场地响应的能力,在穿过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的土耳基平地(Turkey Flat)场地效应试验区的一些场地,对经验转换函数和理论场地放大作用函数进行了比较。用傅里叶振幅频谱比方法,对给定场地测定了相对于基岩参考场地的观测场地响应。进行了两种单独的研究:剖面研究和特定场地研究。相隔2km的两个横跨谷地岩石的台站之间的表面基岩场地响应差异不超过30%。在剖面研究中,在距试验区的谷地上间隔100m的一些场地使用的探测器间隔为10和20m。跨过10m的探测器间隔,表面硬土场地响应可重复测得,差异不超过30%。在硬土场地响应中,对于20m的探测器间隔,存在偶尔出现的显著变化,在10~20Hz频带内可差2至3倍。在硬土场地响应中,对于探测器间隔为100m时存在系统的变化,在5~20Hz频带内相对于土层厚度的变化可差3至10倍。在土耳基平地发现了特定场地弱运动平均频谱比和其标准偏差,可用作硬土条件强运动转换函数的经验预测值。使用由计算机程序SHAKE得到的相对放大作用函数模拟了观测的转换函数。使用接近原地测量的阻尼值,比使用实验室实验测定的阻尼值获得了共振峰值振幅更好的拟合。土耳基平地标准土工技术模型的不精确性(Real,1988),导致了计算的弱运动转换函数与观测的弱运动转换函数相比的不精确性。观测转换函数的模拟表明,模型拟合对5%的S波速度变化敏感。土耳基平地现场测量S波速度有10%~20%的误差。这一情况表明,仅仅根据现场土工技术的测量,对弱运动的精确和一致的预测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是否可由尾波测得特定场地的S波响应。我们使用了南加州4个TERRA地学透镜台观测到的1992年半德期和大熊地震的余震的记录。由于TERRA地学透仪的大动态范围,所记录的S波具有宽频带响应,而尾波的持续时间也长。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顾功叙先生,1908年7月5日出生在浙江省嘉善县,汉族。1929年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后,任浙扛大学物理系助教。1934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习及做研究工作,并获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任前北平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召开成立大会,丁国瑜任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起东、马宗晋、刘光勋任副主任,另有委员28人。大会开始由国家地震局马杏垣副局长作关于“26届国际地质大会实况及国际岩石圈计划问题”的报告,丁国瑜介绍了“美国活动断层研究的现状”,宁夏自治区科委副主任张伯(弓台)也到会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0.
地震学家里克特。美国人,190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20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进修。1927年任帕萨迪纳地震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地震学家伍德指导下进行地震研究工作。192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37年为地震学助教,后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