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癌壁外血管侵犯MDCT表现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5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CT扫描后2周内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与D2淋巴结清扫术;门脉期MDCT图像上采用5分量表对胃癌EMVI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ctEMV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ctEMVI和淋巴结短径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中,脉管侵犯占60.9%(39例),肿瘤大小(> 5 cm)占64.1%(41例),ctEMVI阳性占79.7%(51例),CT转移性淋巴结阳性占56.2%(36例);非淋巴结转移组中,脉管侵犯,肿瘤大小(> 5 cm),ctEMVI阳性及CT转移性淋巴结阳性分别占21.9%(9例),24.4%(10例),21.9%(9例)和19.5%(8例),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EMVI是淋巴结转移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T2WI)上直肠癌系膜淋巴结的MRI特点,探讨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依据,旨在提高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直肠癌患者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以淋巴结短径≥ 3 mm及≥ 5 mm为基准,结合内部信号(分为信号混杂及信号均匀)、边缘情况(分为边缘光整及边缘毛糙),对直肠癌系膜脂肪筋膜内淋巴结进行N分期。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统计分析MRI在诊断直肠癌的术前N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2例患者,以淋巴结≥ 5 mm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7.42%,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86.84%,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78.57%;以淋巴结≥ 3 mm作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5.80%,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68.00%,阳性预测值为63.60%,阴性预测值为89.66%;淋巴结≥ 3 mm组的敏感度高于≥ 5 m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结合内部信号特点及边缘情况后,淋巴结≥ 5 mm组诊断准确度为83.87%,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3.43%;淋巴结≥ 3 mm组诊断准确度为90.3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0.00%;两者诊断效能均较单纯淋巴结大小为阳性指标时有所提高,尤其以淋巴结≥ 3 mm组诊断效能更佳,其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以淋巴结大小作为转移标准时,3 mm较5 mm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结合淋巴结的信号及边缘情况,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而且3 mm时更加明显。因此,在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时,应依据淋巴结大小,结合信号以及边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