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RI对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良性15例,恶性4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GTD的MRI表现。结果:15例良性病灶均位于宫腔,子宫肌层无受累;40例恶性病灶位于宫腔26例,宫颈管2例,均伴有子宫肌层浸润;位于子宫肌层12例,位于肌层的病灶,子宫结合带连续。MRI表现为病灶呈混杂信号影,T1WI于低信号中夹杂高信号者良性3例、恶性20例;增强扫描后40例恶性病变中10例呈动脉期强化,15例病灶分隔及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15例囊性病灶中央可见“暴风雪”样强化。良性均呈分隔状、渐进性持续性强化。31例恶性病变周围及肌层、宫旁可见增多增粗迂曲的流空血管影,5例良性病变宫旁见增多血管影,MR增强扫描显示清晰。结论:良恶性GTD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早期有助于提示良恶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刚性配准前后多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定量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可重复性研究。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2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DCE-MRI扫描。应用Omnikinetics软件对DCE-MRI图像进行非刚性校准。两位放射科医师测量校准前后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ve)各两次,两次测量间隔两周。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分析测量者内部和测量者间一致性以及可重复性。结果:同一测量者进行两次测量,配准前ktrans、kep和ve的ICC分别为0.962、0.736和0.708,配准后,ICC分别为0.983、0.962和0.834。配准后较配准前均有所提高。配准前ktrans、kep和ve测量值的可重复性分别为4.8%、33.5%和9.6%,配准后分别为1.6%、13.9%和4.3%。配准后可重复性较配准前好。不同测量者之间,配准前ktrans、kep和ve的ICC分别为0.945、0.760和0.931,配准后,ICC分别为0.988、0.962和0.976。配准后ktrans、kep和ve测量值的可重复性分别为1.8%、13.7%和13.1%较配准前的可重复性分别为3.9%,35.7%和20.1%好。结论:非刚性配准技术可以提高测量孤立性肺结节DCE-MRI定量参数结果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证实的22例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CT、MRI表现。结果:22例含脂肪肝癌中,巨块型16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肿瘤单发17例,多发5例;5例多发肿瘤内均只有1个含脂肪病灶,共有含脂肪肿瘤22个。18例肿瘤以实质成分为主,肿瘤内脂肪呈散在、小簇状分布;4例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瘤内脂肪呈球状表现,实质成分较少。CT显示肿瘤内斑片状、球状脂肪密度影,MRI脂肪抑制序列及化学位移梯度回波序列正反相位均明确显示脂肪的存在。22例动态增强扫描均较好地显示“快进快出”的影像强化特征,其中15例显示肿瘤假性包膜。结论:CT、MRI能较好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影像特征及肿瘤内所含的脂肪组织,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和18F-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18F 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方法:27例最大径 ≤ 3 cm的周围型小肺癌行18F FDG PET/CT及动态增强MR扫描。测量磁共振定量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对比剂容积分数(Ve)及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动态增强MRI三个定量参数值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DCE-MRI的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分别与PET/CT半定量参数SUVmax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而Ve与SUVmax无相关性(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及Kep值与SUVmax正相关,三者可共同反映周围型小肺癌的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鼻咽NHL的MR或CT表现,其中22例行CT检查,6例行MR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有无坏死、邻近结构及颈部淋巴结浸润的特点。结果:16例表现为鼻咽粘膜对称性或大致对称性弥漫性增厚,12例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和(或)一侧壁局限性增厚,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鼻咽腔。25例密度(信号)强化均匀。病灶累及口咽壁者14例,其中腭或(和)舌根扁桃体浸润4例;累及喉咽2例;累及鼻腔4例;枕骨斜坡受侵并累及颅底肌肉1例。17例患者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4例内出现坏死。结论:鼻咽NHL常侵犯鼻咽多个侧壁,病灶及淋巴结坏死少见,很少累及颅底骨质,易向下蔓延至咽淋巴环其他部位。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灶范围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T2WI)上直肠癌系膜淋巴结的MRI特点,探讨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依据,旨在提高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直肠癌患者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以淋巴结短径≥ 3 mm及≥ 5 mm为基准,结合内部信号(分为信号混杂及信号均匀)、边缘情况(分为边缘光整及边缘毛糙),对直肠癌系膜脂肪筋膜内淋巴结进行N分期。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统计分析MRI在诊断直肠癌的术前N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2例患者,以淋巴结≥ 5 mm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7.42%,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86.84%,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78.57%;以淋巴结≥ 3 mm作为阳性指标时,诊断准确度为75.80%,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68.00%,阳性预测值为63.60%,阴性预测值为89.66%;淋巴结≥ 3 mm组的敏感度高于≥ 5 m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结合内部信号特点及边缘情况后,淋巴结≥ 5 mm组诊断准确度为83.87%,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3.43%;淋巴结≥ 3 mm组诊断准确度为90.3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0.00%;两者诊断效能均较单纯淋巴结大小为阳性指标时有所提高,尤其以淋巴结≥ 3 mm组诊断效能更佳,其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以淋巴结大小作为转移标准时,3 mm较5 mm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结合淋巴结的信号及边缘情况,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而且3 mm时更加明显。因此,在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时,应依据淋巴结大小,结合信号以及边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开展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病例53例及常规CT引导下肺穿刺120例。分别就两组病例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有无肺气肿)、病灶情况(大小、位置)、穿刺情况(穿刺体位、深度、取材满意度、取材次数)、并发症情况(出血、气胸、种植、空气栓塞)和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例1次取材满意、1次穿刺及2次穿刺分别引起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病理结果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临床、穿刺相关数据及总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引导的肺穿刺,PET/CT影像辅助肺穿刺,病理结果阳性率更高,并且可以明显减少二次进胸活检次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