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海军与军事科研部门合作,共同研制成功一种空投机动水雷——“莫万”水雷,使其成为新一代的“水下伏兵”。长期以来,当普通水雷布施于海中后,就静静地埋伏在水下,当有舰船驶过时,其引信被触及或受感应而起爆后,就能杀伤舰船,故有“水下伏兵”  相似文献   
2.
3.
地震前兆观测涉及到电磁学科、地下流体学科、形变学科等众多观测种类和方法,其相应产出的观测数据种类和构成十分繁杂,给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制定带来巨大困难。中提出双表结构的方法,即在数据库中采用相互关联的二个表结构(索引表和数据表)来表述一个观测数据项的方法。与现行的其他结构表示相比较,双表结构法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长处。首先,它是一种普适性的观测数据表示方法,目前实际工作所获取的各种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均可采用此方法加以表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构建庞大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的复杂度;其次,它有效地解决了支持可变采样率这样的技术难题,对延长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生命周期有着潜在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与现实的地震前兆观测的需求相吻合的。另外,双表结构法还有效地降低了数据存储冗余,提供了快速检索数据的机制。总之,双表结构法是以有限增加单个数据表示复杂性来大大降低整个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构成复杂性的方法。中提出用具有树形特征的主表结构来阐述采用双表结构构建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当下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撂荒作为耕地边际化的极端表现,对其开展监测对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GEE平台,使用Sentinel-2和Landsat 7、8数据构建时序数据集,计算NDVI、EVI、NDWI、BSI、MSI等指数,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法提取耕地撂荒,总分类精度为73.76%,Kappa系数为0.68,针对耕地撂荒最佳提取效果,F1得分为0.691 1。本文方法对山地丘陵地区耕地撂荒监测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鱼田堡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深部突水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鱼田堡煤矿各生产水平、开采区域、开采煤层涌水观测资料,以及水质化验、连通试验等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查明了该矿深部煤层开采的突水水源及突水通道——浅部与采空区融为一体的“地下水库”及深部K3(4#煤层)开采时在煤层顶板以上发育的采动离层裂隙带,为防治矿井深部突水提供了较为切合实际的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世界未来学会的科学家,根据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对下一世纪将会出现的超级基建工程做出了10项规划和设想,其中有5项与海洋有关。这5项与海洋有关的工  相似文献   
7.
8.
东宁特大型金矿产于岩浆岩中,主要的矿化类型有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控容矿构造有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和环状、放射状断裂。矿区及外围断裂构造主要有产NE、近SN、NW和近EW向;各方向断裂构造性质复杂,矿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性质的形成与西部近北东向绥阳深大断裂密切相关,而绥阳深大断裂力学性质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构造体系成生发展顺序为①东西向构造带;②北东向构造带;③北西向构造带;④北东向构造带;⑤北东向构造带。σ1方向变化为0°→45°→130°-140°→0°→130°。各方向断开控制相应的岩浆岩侵入,而角砾岩筒主要受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Ⅱ号脉群及18号脉受同一环型构造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两类典型矿化的围岩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蚀变矿物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该矿床存在成岩期与改造期两期热液蚀变。成岩期热液蚀变分布于浅紫交互带浅色砂岩一侧,呈现大范围面状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并具蚀变分带:全浅色砂岩中的强硅化、黄铁矿化亚带;浅紫过渡砂岩中的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弱硅化亚带,并具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金属矿物分带。改造期热液蚀变主要分布于断裂、节理旁侧,表现为带状、网脉状的硅化、碳酸盐化。以1580 m中段实测剖面为研究对象,采集各蚀变亚带的代表样品,以紫色砂岩为原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组分迁入、迁出计算,结果显示各亚带组分的迁入、迁出特征与镜下观察的蚀变矿物组合吻合。分析表明,蚀变矿物组合与组分迁移特征还间接指示了不同亚带的形成条件:成岩期紫色砂岩(围岩)呈氧化-碱性条件,浅色砂岩呈还原-酸性条件,浅紫过渡矿化带则处于氧化还原-酸碱转化面上;改造期构造热液属还原-中偏碱性的中温构造流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期成矿流体分别形成层状矿体及脉状富矿体的机理,为深化研究该类矿床的"矿源-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变性鱼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一些神奇的变性鱼,尽管它们变性的方法不同,但都堪称鱼中一绝。在巴西海域,有一种石斑鱼,它能自然变性。当一对石斑鱼结为“夫妇”以后,在交配时,不仅双方可以相互变性,而且在一天之内,相互变来变去达四、五次之多。这在动物学上称作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在加勒比海的东部海域,有一种隆头鱼,长得相当漂亮。当它们的幼鱼刚刚孵化出来时,无一例外是雌性的,体表呈金黄色。但当它们长大以后,体色转为深蓝,并有斑马般的条纹。这时,它们都已变成了雄性。所以,隆头鱼的婚姻,永远是“老夫少妻”,“少妻”生育后也会变“老夫”。在澳大利亚沿海,有一种鹦嘴鱼,在海洋中群体生活。在它的一群鱼中,只有一条最大的雄性,其他都是雌性。当这一条雄性鱼死掉,或者被渔民捕走以后,鱼群中一条个头最大的雌鱼,便会在一个小时之内,自动转变成雄性。在印度洋中,有一种与海葵共生的雀鲷鱼。它与鹦嘴鱼相反,在一个鱼群中,只有一条雌性鱼,并由它统率,其余的全是雄性鱼。惟有这条雌性鱼无法履行职责,被迫离开时,才轮到鱼群中最强壮的一条雄鱼转变成雌鱼。□变性鱼@程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