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CTL)在不同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比较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PIL的所有患者,回顾分析其CTL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性别、首发年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白蛋白、肠壁是否增厚、肠系膜密度增高、浆膜腔是否积液、异常淋巴管分布的部位及范围、淋巴液是否返流、淋巴瘘的有无,腹腔内是否有淋巴结和颈部是否有异常扩张的淋巴管。基于对比剂是否分布于小肠壁和肠系膜这一特异影像学征象,首次提出将PIL分型为Ⅰ型(阳性组)与Ⅱ型(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34例PIL患者中,Ⅰ型15例,Ⅱ型19例。Ⅰ型首次发病年龄较大(15.3±9.4 vs.8.3±3.8),腹泻发生率较高,而肢体和/或颜面部肿胀的比例低于Ⅱ型,两组性别比和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征象方面,Ⅰ型腹膜后异常扩张淋巴管和淋巴瘘的比例高于Ⅱ型,肠系膜密度增高和腹腔淋巴结出现的比例低于Ⅱ型。两组间肠壁增厚、浆膜腔积液、返流样表现和颈部异常扩张淋巴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L可以评价PIL患者异常淋巴管分布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基于CTL提出了PIL的影像分型,不同类型的PIL具有不同的临床和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