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3篇
  201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远  李霖  张志军  沈忱 《测绘科学》2012,(1):174-176
本文针对地图的自动注记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地理数据进行自动注记插件的设计方案,对插件开发过程中的注记算法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接口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注记插件不仅可以解决一些疑难的注记问题,并且注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Ly算子是摄影测量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点特征提取算子,它的解算速度快、抗噪能力强,但精度较低;而质心法是星图质心确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但它对噪声敏感,星图较大时,效率不高。根据Ly算子特点,本文在对Ly算子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的Ly算子的快速星图质心确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较低、星图较大的情况下,较传统质心法解算速度更快、定位精度更高、抗噪能力更强;较带阈值的质心法,解算精度相当,但解算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调查对遥感影像的获取有很强的时间性、季节性要求。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区不同时相的SPOT5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试验,结合野外实地调绘工作,统计分类精度,拟合分类误差与时相间的回归关系,推导相关回归函数,对遥感影像开展综合分析与评价,提高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道路标线布设方案的交通路网数据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标线是交通规则的载体,它们布设在物理道路网络上为交通参与者分配路权,并规范其行为。通常,称这种加载了交通规则的物理道路网络为交通路网。本文首先提出了物理道路网络的表示模型;然后结合线性参考技术,以物理道路网络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的GIS道路标线布设方案数据模型;最后,本文选取示范路网,运用道路标线布设方案数据库,进行路网交通规则的推导,构建了基于车道级路网数据模型的交通路网数据库,为交通路网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描述复杂的现实世界对象,在GIS中将地理对象抽象和简化,建模误差必然存在,并且成为不确定性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建模误差纳入到不确定性模型中,以三维B样条曲线为例,采用误差传播律来评估参数曲线的线位不确定性,充分体现现实世界对象的复杂性和数字表达的抽象简化的差距,进一步完善了不确定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对高层建筑物GPS动态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针对不同小波基选取对结果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表明小波变换可实现高层建筑物GPS动态监测数据的有效去噪,可克服传统处理技术对非平稳、非等时间间隔观测数据序列滤波的局限性,为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GML模式映射屏蔽地理空间数据源的异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地理空间数据源的异构性以及GML模式的异构性;提出以GML模式对地理空间要素进行建模,构建适合空间信息共享的GML基本地物规范模式;通过应用模式的结构去屏蔽不同数据源结构的异构性,通过对应物属性去屏蔽编码语义的异构性,使空间信息的共享与互操作有统一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8.
注记配置优化方法应属于一种宏观控制策略,需将传统注记配置规划条理化、结构化表示成各种基本模型,并把这些模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制图专家注记配置时思维的形式化模拟。本文分析了影响注记配置效果的因素,提出并详细讨论了考虑压盖、位置优先级、图面松弛度效果三个基本因素的注记质量评价模型,并将质量评价模型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于胜文  蔡强  刘尚国 《测绘科学》2012,(1):151-152,124
针对山东科技大学数码相机室内三维检校场中标志点数量多、排列较规则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Axyz/MTM工业测量系统实现无接触、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控制的精密观测来取代传统的测量方式,通过测站、标准尺摆放位置的优化,获得最佳观测方案,以克服工业测量实践中复杂观测条件下容易导致测量成果不能达到预想精度的缺点,从而提高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中等城市绵阳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7年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应用COST模型完成大气校正;然后采用Artis等提出的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利用均值标准差法进行温度等级划分,获得绵阳市地表温度分布图和温度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①2000-2007年热岛区与建成区在空间发展趋势上基本一致,其中2000年热岛区面积为11.49 km2,到2007年增加为43.12 km2,热岛区面积所占比例增加36.36%;7年间温度等级升高的区域面积为56.09km2,占建成区总面积的64.47%,其中从温度较低区转化为热岛区比例占42.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