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带幼体畸形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五十年代末建立海带育苗室以来,在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一种幼体畸形病。这种病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一些育苗室中或轻或重时有发现,严重时幼苗大量死亡,在生产上造成一定损失。例如,福建省连江县水产综合场为了改变每年从北方调运种海带的局面,从1971年开始实验在当地选育种海带。当海面水温升高时,把海带移到育苗室系统内人工控制低温培育。孢子囊形成后,采孢子进行常规育苗。这样采孢子时间比以往培育早秋苗要早一个多月,培育出来的幼苗个体大、健壮,适应能力强。但在实验过程中连续几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因此,防治这种病害已成为我国南方海带养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个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台站和5个全球地震台网(GSN)台站所记录的785个浅源地震的宽带垂直分量, 被用来研究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衰减特性.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各记录进行处理, 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Lg尾波的Q0(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η的平均值. 进一步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Lg尾波的Q0值和η值的成像图及其误差分布.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Q0在200~500的范围内变化. 最低的Q0发生在滇藏地区; 最高的Q0发生在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端. η值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 对于所研究的大部分地区, η值呈现出与Q0值的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In continent Lg is usually one of the predominant phases recorded by short-period or broad-band seismometers. A ray-theoretical approach shows that Lg wave is the superposition of higher-mode surface waves propagating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1—4]. The g…  相似文献   
4.
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分布于新疆地区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51个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与各射线路径相对应的Lg尾波Q0(Lg尾波在1Hz处的Q)值。结果表明:Q0值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变化特点,与构造活动关系紧密。在较为稳定的塔里木地台,Q0呈现出高值,在350~450之间。在南部构造活动较为激烈的昆仑褶皱系,Q0呈现出较低的值,约为200~250。在构造活动最为激烈的帕米尔地区,Q0值在170~200之间。在北部的天山褶皱系,Q0值约为220~270。准葛尔褶皱系比天山褶皱系的Q0值略高,约为260~290。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是青海省发现的首个独立大型喷流沉积型矿床,说明容矿围岩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区短沟矿段YM1坑口的硅质钠长岩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钠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57.3±4.6)Ma,佐证了该矿区喷流作用成岩与成矿的同时性;另外获得9.20~1.10 Ga和2.40~2.50 Ga的2个年龄集中区,说明了研究区基底演化和源区物质的复杂性。Hf同位素显示为两个集中区,其中年龄峰值422~459 Ma的锆石获得εHf(t)值为-0.61~12.72,表明锆石母岩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指示硅质钠长岩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另外0.85~1.10 Ga的锆石εHf(t)值为-15.09~-0.07,其锆石母岩中主要为再造的古老地壳,表明该区基底源区物质的复杂性。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驼路沟矿区含矿火山-沉积岩系形成时代与钠长岩年龄、成矿年龄非常接近,喷流沉积时代应为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6.
7.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这一区域。清晰地定义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制定反映生态质量优劣的关键监测指标,集成"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可为干旱区生态质量监测、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荒漠生态质量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荒漠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该研究通过集成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网络的"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在区域和站点两个尺度上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通过标准化生态质量指标数值、厘定其阈值范围,构造判断矩阵建立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荒漠生态系统质量状况。本论文阐明了构建荒漠生态质量动态综合监测技术规范与评价方法的概念框架,为实现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科学诊断和定量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在新乡和临潼两地同时接收Omega导航台的H台和C台信号的相位变化。从四条传播路径的测试结果中,分析了TE模的存在以及特点。通过一组导出的方程组,从C台信号的测试数据中,用实验回归法确定出TE1模的激励因子。结果表明,VLF信号夜间向西传播时,测出的TE1模的激励因子看来比理论给出的数值要大。  相似文献   
9.
安徽太湖、宿松一带白片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在宿松、太湖一带首次发现了具有蓝晶石—滑石组合的白片岩。并对其岩性特征及地质意义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
一、地质概况 玲珑金矿田在区域构造上为鲁东地盾的西缘,沂沭断裂带的东侧,掖县——栖霞复背斜的北翼。 矿田内古老变质岩系的胶东群地层多呈残留体的形式存在于混合花岗岩体中,仅在矿田的东部有大面积出露。玲珑花岗岩分布广泛,郭家岭花岗岩在矿田的西北部零星出露。矿田内岩脉发育,主要有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石英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