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土地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文章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时间,空间,用途,技术和制度是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并对各维度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中,土地持续利用的时间维主要表现为从伦理角度考虑如何在代际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使代际间利益之和最大;空间维则要求实现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胜任维要求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到各种用途上,从而使人们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各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技术维选择意味着土地利用的直接或间接技术的选用能够保证土地的永续使用;制度维要求制度建设适应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通过消除不同的土地制度之间存在着的外部利润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3.
太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对太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本文对太古宙后生脉型金矿床形成的变质环境,金矿分类,成矿模式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碳棒涂膜式PVC膜铯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但德忠  谭明勇 《矿物岩石》1990,10(4):105-108
本文作者研制成功以四苯硼铯为活性物质的碳棒涂膜式PVC膜铯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最佳膜组成:四苯硼铯5m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4ml,硝基苯0.2ml,PVC粉0.2g。电极性能优良,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结合大粒度磷钼酸铵和结晶形锑酸分离K~+,Na~+,巳将此电极用于卤水样中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6.
7.
阿萨巴斯卡盆地的铀矿床与其他省的不整合型铀矿床不同,其主要特征是:Ⅰ)具有非常高品位铀矿石(大约是别处相似矿床品位的10倍),Ⅱ)富多金属的Ni、As、Co等矿化,Ⅲ)多数矿床是产于盖层内(在不整合中和直接产于不整合上)。尽管阿萨巴斯卡盆地的矿床特征都有些变化,但其大多数矿床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在空间上与下伏基底的早元古代黑色页岩共生,这种页岩在阿萨巴斯卡盆地沉积之前大约19—18亿年的哈德森造山运动期间发生了陡褶皱和变质(石墨化)。但是,上(阿萨巴斯卡)砂岩不整合  相似文献   
8.
现在可确定,格林维尔省是加拿大地盾东南翼上一条晚中元古代造山带,可分为许多孤立的岩石构造地体。但是,现在可以推测,构成这种复杂构造残片的各种地体,沿着格林维尔省延伸方向组合成三条连续的大构造带。这种连通作用重新确定了现代构造模式中格林维尔省的成矿演化。格林维尔省的准原地部分,构成格林维尔前缘附近的区域,与太古和下元古代前陆有成矿连续性,明显的例子包括从阿比提比绿岩带向东延伸的太古宙火山成因矿化,以  相似文献   
9.
因工作需要,有两个单位于1987年1月和12月分别在米易县进行大气边界层的探测,1月份用的是59型探空仪,而12月用的是低空测温探空仪,双经纬仪法定高。下面将这两次探测结果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周志彰  但高梧 《探矿工程》1985,(2):36-38,46
套管超前护壁、管内取样,抽筒是一常用的取样工具。虽然方法简单,所选用抽筒的尺寸或操作不当时,往往出现超样、采样不足以及采不上样等情况,因此,对抽筒与套管的配合尺寸、结构等提出探讨意见。一、抽筒取样的基本原理抽筒借助于自重冲击,插入砂砾样一定深度后,快速提升抽筒,瓣阀关闭,使抽筒底部形成抽吸,并使瓣阀下部到抽筒管脚的砂砾样,随着抽吸而形成抛射、上升。抽吸所产生的负压,促使抽筒与套管的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