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7,23(3):150-155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西北部阿萨巴斯卡盆地McArthur River铀矿床是世界上最大、最富的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笔者通过对该矿床的剖析,从宏观上对这类铀矿床的一些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在我国寻找不整合面型或相似类型的铀矿床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先存断层的活化对许多热液矿床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的不整合型铀矿是一个受活化断层控制矿床的典型例子。该铀矿产于基底与盆地砂岩之间的不整合面附近,并与根植于基底的断层密切相关。这些控矿基底断层切穿并错动了盆地的不整合面。一系列证据表明这些基底断层以韧性的方式形成于盆地之前,但在盆地形成之后又发生脆性活化,而正是这种断层活化作用控制铀矿的产出。先存断层作为完整岩石中的薄弱位置,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其活化比产生新断层更容易发生。数值模拟表明在后期挤压构造运动中,有先存基底断层的不整合面被显著错动,而无先存断层的不整合面并没有错动。基底断层的脆性活化,不仅在活化过程中为流体提供了驱动力,而且由于活化导致岩石渗透率的提高,为后期的流体流动提供了通道以及容矿场所,形成阿萨巴斯卡盆地的不整合型铀矿。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Uranerz勘探和采矿公司”目前用于对阿萨巴斯卡盆地更深部的不整合面铀矿床的勘探技术和成矿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4.
引言很久以来,一些地质学者就已知道陆相沉积与铀矿床之间的联系。1967年,我派了地质队进入阿萨巴斯卡盆地找铀,虽然当时根据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地质图来看,该地区不是有利的成矿区,然而,像大多数人那样,我考虑到了盆地周围的水系。阿萨巴斯卡和阿利盖特河地区的铀矿受构造控制,后生成因并伴有镍、钴、砷和金等。  相似文献   

5.
马林诺夫斯基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  ПС 狄永强 《铀矿地质》1996,12(3):135-138
马林诺夫斯基铀矿床产于西伯利亚地台南西部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为地台型的大型沉积盆地,铀矿床产于盆地东南缘,铀矿化受切割古生代基底的古河谷控制。文中概述了该矿床的地质与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产于火山岩中的沥青铀矿床常伴生Mo、Cu、Pb、Zn、Au、Ag等元素,形成铀多金属矿床和矿田。文中在认识花岗岩型铀多金属矿田成因的基础上,对华北沽源盆地和华南仁差盆地的铀多金属矿田的主要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矿床是火山岩地层之后的热液矿床,其形成与岩浆喷发过程无关。热液成矿作用一般有早、晚两期:早期主要为亲硫元素,形成金属硫化物矿床;晚期为亲氧元素成矿,形成沥青铀矿床。盆地的沉降使得早期金属硫化物成矿壳层位置下降,从而缩短了与晚期重熔界面之间的距离,造成晚期氧化物(沥青铀矿)成矿壳层在空间上与其重叠或靠近,从而形成氧(沥青铀矿)硫(金属硫化物)复合矿床(矿田)。  相似文献   

7.
在对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铀矿资源野外考察和分析所掌握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阿萨巴斯卡盆地铀资源的产出地质背景、含矿层位特点,对铀成矿条件、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盆地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辽东不整合脉超大型铀矿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整合脉超大型铀矿床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其最大特点是矿床均产于不整合面附近,矿床既大又富,矿床储量达数十万吨,品位最高达50%,是世界上经济效益很好的铀矿类型.辽东地区在前寒武纪地层内存在5个不整合面,且著名的连山关铀矿床产于元古宇-太古宇不整合面附近,具有不整合脉型铀矿的特征,显示出该区不整合脉超大型铀矿床较好的找矿前景.虽然20世纪90年代曾在该区进行过此类型找矿工作,但由于战略调整而停止.随着我国"十五"期间核电迅猛发展对铀矿资源的需求,继续开展该类型铀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砂岩型铀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亦是我国铀矿勘查的主攻方向。二连盆地位于中亚造山带,是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主攻和重点突破地区。近年来,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在盆地中部先后发现了巴彦乌拉、赛汉高毕和哈达图等多个古河道型砂岩型铀矿床,实现了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张金带,2016)。这些矿床产于盆地中部,主  相似文献   

10.
容县盆地是广西中新生代盆地中最早发现铀矿化的盆地,其沉积类型属于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在认识盆地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基础上,对盆地铀矿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其成矿作用。铀矿体产于盆地的古近系邕宁群(EY)砂砾岩中,或产于盆地与基底及边缘接触带或附近的断裂带、火山熔岩的接触带中,成因类型上属于沉积叠加后生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应用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分布和所产生热的数据、区域放射性测量、重力和磁法的资料对铀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已经得到一些初步的规律性。例如,区域重力负异常带往往与高铀含量花岗岩类的分布相一致。铀矿化与花岗岩的关系密切。当有利的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时,高铀含量的花岗岩所放出的热对低温的矿化过程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阿萨巴斯卡盆地高品位铀矿床的形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学习了叶天竺先生"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基础上,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核心,构建了我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系产于富含有机质、磷质及金属硫化物的海相硅质、泥质、碳酸盐质岩石及其相应变质岩系中铀矿床的总称。在国外,被称为"黑色页岩型铀矿床"。在我国,被视  相似文献   

13.
李子颖  李胜祥 《铀矿地质》2000,16(3):129-135
本文扼要介绍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部比弗洛支地区脉型 (veintype)和阿萨巴斯卡盆地中与不整合面有关的 (Unconformity associated)铀资源概况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两类铀矿化成矿作用的共同特征 ,指出控矿的核心因素是热点活动与构造作用的叠加。这从本质上与我国华南铀矿富集区的控矿因素是相似的。因此 ,通过两个铀矿富集区的对比 ,认识铀成矿作用的本质 ,拓宽找矿思路 ,对于探索寻找新成矿区和新类型铀矿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波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37-1047
二连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油、煤、铀能源盆地,盆地内沉积型铀矿床主要分布于中东部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的矿床有巴彦乌拉大型铀矿床、巴润小型铀矿床、赛汉高毕中型铀矿床和哈达图矿床。古河谷内矿床表现为"同河谷多矿床、同河谷多类型"的特点。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体)受古河谷内河流沉积体系和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本文在赛汉组古河谷铀源、沉积体系、控矿结构面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控矿成因相特征,建立了古河谷内矿床的控矿成因相模式。将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矿床的控矿成因相模式划分为辫状河-潜水/辫状河潜水-层间氧化型和曲流河-潜水氧化型。  相似文献   

15.
产于松辽盆地西南部的宝龙山铀矿床是盆地代表性矿床之一,开展矿床控矿要素和成矿模式的研究对推进盆地区域找矿工作具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宝龙山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与矿化特征研究,厘定矿床关键控矿要素为辫状河灰色砂体、反转背斜(剥蚀天窗)和流体叠加改造;通过矿石U-Pb同位素分析与等时线拟合获得了81.2 Ma、74.5 Ma、52.3 Ma和46.6 Ma等成矿年龄数据,表明铀成矿作用由晚白垩世末持续至古近纪早中期,具有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铀矿化发育特征分析,将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成岩预富集、油气改造扩大、层间氧化成矿、油气渗出保矿4个阶段,并构建了宝龙山铀矿床4阶段成矿模式,为矿区外围和新区铀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卡尔库矿床是俄罗斯重要的不整合面型铀矿床之一。以卡尔库矿床为例,总结了矿床坳陷基底特征,分析了沉积盖层中发生的成矿作用,阐述了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成矿的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7.
大安山铁铜矿床位于宁芜断陷盆地中段。该矿床铜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于龙王山组火山岩及黄马青组砂岩的破碎带中;铁矿主矿体产于闪长岩体和黄马青组砂页岩接触带部位,矿体在空间上呈"上铜下铁"的分布特征。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分析,并将其与宁芜地区类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大安山铁铜矿是一个兼具大平山式铜矿、白象山式铁矿的一个复合型矿床。在大安山矿区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陈松茂 《矿床地质》1984,3(2):85-93
一、地质特征 6241矿床位于武夷山新华夏构造带某断陷盆地西缘。盆地两侧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盆地内地层由一套白垩系紫红色砾岩、砂岩、泥页岩和花岗质含砾砂岩组成,不整合地覆盖于震旦系变质砂岩、千枚岩,板岩和石炭系的轻微变质细砂岩、页岩和煤层之上,盆地基底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努和廷式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水与铀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如良  丁万烈 《铀矿地质》1994,10(5):257-265,274
本文应用有机地球化学原理探索油气水与铀矿化的关系,并总结了“努和廷式”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努和廷式”铀矿床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田的顶部或边部,矿床规模巨大。铀矿床形成与油气田中油气水渗漏所造成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物质参与有关。据此提出“以油找铀”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位于欧亚大陆地台盖层的山间盆地和洼地构造中的产铀沉积盆地控制着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铀矿床呈带状分布在5个矿带中。在碰撞造山带发育地区的构造沉积型的产铀盆地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延伸达10000km,其特征是剖面呈双层结构。剖面的下部(Pz-Mz)由陆源碎屑、含煤及碳酸盐沉积构成;剖面的上部(N-Q)为无矿的磨拉石。在这些盆地中找到了大、中、小型砂岩铀矿床。在碰撞造山带和地台构造带的边界上坐落着东西向的次造山带,产铀的沉积盆地在其中呈结点状分布。这些产铀沉积盆地位于中间地块(捷克地块、法国中央地块等)和年轻地台的活化部分(中央克兹尔库姆、楚-萨雷苏等),具有近造山自流水盆地的活跃水动力学特征,并在其中产出大、中和超大型卷状铀矿床。北带的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其中至今只找到主要是产于建造内型河谷中的中、小型铀矿床;在年轻的西西伯利亚地台南缘有-由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构成的、产于底部古河谷中的大、中、小型中生代铀矿床;在欧亚大陆东部贝加尔-戈壁带的范围内产铀沉积盆地既可产于碰撞造山区,也可产于古老地台的活化部分,通常在空间上与反映热缕作用的新生代火山作用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