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4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1.
汝箕沟煤系脉石英包体与煤变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汝箕沟无烟煤是中生代变质程度最高的煤,该区煤系中广泛发育大小不等的石英脉。通过石英脉的宏观与微观观察,尤其是脉岩矿物包体的研究,可以确定该区煤变质热的来源,热传导方式及古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区的石英脉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处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其间的宁夏汝箕沟出产世界上最优质的无烟煤,该区多年来一直被多学科科研人员所关注。笔者从地质背景入手,较详细的论述了汝箕沟矿区石英脉的岩性、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规模、时空分布、产状、组合、矿物包裹体等发育特征,比较了该区石英脉与诸多煤田和煤系中脉岩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石英脉与推测隐伏火成岩体紧密相关,深部岩浆分异后期的气成热液上涌是石英脉形成的主导因素。石英脉对该区构造热事件、深大断裂活动、煤变质类型等有一定指示意义。本文研究表明,汝箕沟侏罗纪煤变质与盆地油、气成藏同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的构造热事件影响,同一重大地质事件在盆地内部和边缘表现形式有别,各地响应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资料,概括总结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煤质特征、煤牌号带状分布的规律,以及岩浆热变质作用的成因标志。此外,还重点探讨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地质模式,即热源(岩浆)-储热体系-地热异常区-煤的变质带。这一观点特别强调热源(岩浆)与地质边界条件的相互关系,并认为此乃造成煤变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竹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创始人之一。他从1916年投身地质事业,至1975年逝世,在地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60个春秋,为我国地质科学和煤炭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对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多种矿产进行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