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喀什地区城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灾害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历史灾情、暴露易损性、抗灾恢复力四个层面构建了新疆喀什地区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喀什地区城市自然灾害进行了分析;采取1991-2011年数据对喀什地区自然灾害风险数据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呈现波动趋势,2004年以后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原因使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往年呈现增长趋势,这直接影响该地区城市灾害风险变化.最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型内陆盆地, 干旱、大风、沙尘暴、洪水以及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为了提高塔里木盆地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以阿克苏地区为例, 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灾害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 以多灾种复合情况为背景, 构建塔里木盆地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脆弱性评价, 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阿克苏市、新和县、阿瓦提县的高脆弱度值最高, 分别为0.48、0.36及0.40, 属于高脆弱度; 温宿县、沙雅县的中脆弱度值较高, 分别0.24和0.26, 属于中脆弱度; 库车县、拜城县、乌什县、柯坪县的低脆弱度值较高, 分别为0.48、0.45、0.36及0.35, 属于低脆弱度.根据各县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结果, 结合区域特点, 提出了防灾抗灾的对策建议, 对塔里木盆地城市降低脆弱性、减轻自然灾害影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对我国西部城市的城市脆弱性综合研究比较缺乏的现状,以乌鲁木齐市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出50个具体评价指标,从资源、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2006—2016年的城市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6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脆弱性指数处于下降状态;生态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资源脆弱性整体上较为平稳,但社会脆弱性逐渐增长,尤其是在2014—2016年的增长趋势更加明显。此外,构建了三套预测模型,并从中优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城市脆弱性进行了预测。得出2016—2019年乌鲁木齐市的城市脆弱性会呈现上升,2019年后趋于下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乌鲁木齐市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减少城市脆弱性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相关内容可为乌鲁木齐市城市脆弱性的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其他中西部城市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一方面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也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既有农民工的共性,又有其个性。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南郊客运站5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空间分布和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民族关系等现状,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空间具有城中村指向性;最迫切的生存问题有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家庭收入低;缺乏汉语交流能力,就业面窄;住房狭小,周围环境差;子女多,教育缺失等;根据目前生存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层管理,改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阿图什市为例,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选取7个城市化指标和4个大气环境污染指标,应用阿图什市1990-2008年的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数据,计算各指标综合指数,建立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模型,分析阿图什市1990-2008年城市化过程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确定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若干关联指标,应用熵值法计算了指标权重,以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查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模糊集合中各变量的隶属度,确定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等级并对和谐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中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变化在0.16373~0.99995之间,和谐度属于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与中度和谐类型的有35个.结合和谐度的大小,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划分为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中度和谐、勉强和谐、低度不和谐和严重不和谐等6种地域类型;利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差距的绝对值,将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划分为同步和谐型、城镇化超前型和生态主导型等3种模式.结合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类型和和谐模式,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分为10种组合形式.最后,针对塔里木盆地各县市的特点,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控和引导,促进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图什市城市化过程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阿图什市为例,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选取7个城市化指标和4个大气环境污染指标,应用阿图什市1990-2008年的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数据,计算各指标综合指数,建立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模型,分析阿图什市1990-2008年城市化过程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结果表明:阿图什市1990-2008年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阿图什市大气环境污染物质浓度的波动性变化比较显著,但还是以总悬浮微粒为主,阿图什市1990-2008年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利用1990-2008年阿图什市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计算城市化综合指数与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构建三次多项式模型进行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发现,阿图什市1990-2008年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拟合曲线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而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特殊格式"N"型曲线关系。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改善城市绿化系统以及推进新技术等方式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疆喀什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用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喀什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用水量的变化特征,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以仿真模拟技术为手段,以2002-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模拟,设计出喀什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用水量系统模型,设定了低、中、高三种城镇化发展速度模式,预测未来30年喀什地区用水量及其产业结构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结果表明:喀什地区不宜采取低速和高速的城镇化模式,而适合采取中速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分析认为,走中速城镇化发展道路,能够保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发展成为焦点问题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及5类代表性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城市化与用地结构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由84.82%降至77.12%,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由77.73%升至81.62%,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率相对于农业人口增长速率较慢;(2)2000-2015年各类用地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居住用地比例均在26%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用地;工业用地比例较为稳定,均为15%~19%;公共设施用地2014-2015年明显下降,即从平均比例11.46%降至5.03%;城市道路用地比例较稳定,均为5.8%~7.5%;绿地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1%升至30.94%;(3)城市化与居住用地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是引起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是绿地的Granger原因。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对城市用地格局的改善、土地利用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数据为基础,先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2002—2008年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喀什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②2002—2008年的6 a间,各种水资源利用类型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的比重下降了1.94个百分点,而其他用水类型的比重各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③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比重、人均GDP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是喀什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因子。针对喀什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特点,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工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建立节水型农业结构是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