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期褶皱和构造置换是华北地台北缘太古宙鞍山群岩石中的主要变形特征,也是对太古宙鞍山群铁矿的形态、规模、产状和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4.
5.
吉林省板石沟铁矿矿区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吉林省板石沟铁矿区为一太古宙绿岩带发育区;铁矿相当于G.A.Gross的阿尔戈马型;矿区鞍山群地层在太古宙末期经历了一次强塑性变形—D_1,它置换了矿区地层,产生了一套透入性的S+F+L构造;这期构造变形发生在低角闪岩相条件下,它控制着板石沟铁矿矿体的形态、厚度、展布及延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辽宁省鞍山附近元古宙千枚岩和片岩中的折劈S2为论述的基础。按照简单剪切原理计算出发育折劈的岩石中的γ(剪应变)值。通过γ等值线图及断面图、TM/TQF-α相关图和变形标志(石英)形态比的研究,初步认为,折劈岩石中矿物组成、结构、微构造和α角等的明显“分异”现象,主要由剪应变和伴随发生的物质迁移所造成。有限应变状态的特点是:剪应变高的带(M)和剪应变较低的带(QF)相间排列。相邻带剪应变差异控制着扩散物质迁移机制,对微构造(如微褶皱)的生成,有重要作用。折劈生成于T低于500℃,P 约为5kb 左右的绿片岩相变质环境,它标志着地壳处于区域性抬升状态,相继产生的共轭折劈和膝折带(属于 D,构造),则表明已抬升到足以引起岩石总体体积扩张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8.
屈奋雄  张宝华 《地质科学》1997,32(1):103-109
强烈的塑性变形使华北地台东北部太古宙鞍山群中的吉林板石沟铁矿发生强烈的构造置换;造成原始仅有二三层的铁矿褶皱重复,在X(包络线)、Y(枢纽线)方向均被拉断,形成透镜状的复式褶皱勾状体。现有的19个矿组均为这种复式褶皱的转折端,并多呈"Z"型不对称形式。根据以上控矿规律本文提出两个找矿方向,一是包络线方向,另一是枢纽线方向,对1、3矿组具体地做了勘探设计。目前本文的勘探设计已得到勘探验证,新增铁矿储量数千万吨。  相似文献   
9.
论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辽宁省白云金矿为例,阐述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床生成与赋存的控制规律。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往往产在第二阶段的韧脆性剪切带中,而第一阶段的韧性剪切带对金元素的充分聚集起重要作用。剪切带的多条平行排列、倾向上的陡缓变化和剪切滑动等特征就形成了韧性剪切带中金矿体呈多条带和透镜状断续分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辽宁省鞍山附近元古宙千枚岩和片岩中的折劈S2为论述的基础。按照简单剪切原理计算出发育折劈的岩石中的γ(剪应变)值。通过γ等值线图及断面图、TM/TQF-α相关图和变形标志(石英)形态比的研究,初步认为,折劈岩石中矿物组成、结构、微构造和α角等的明显“分异”现象,主要由剪应变和伴随发生的物质迁移所造成。有限应变状态的特点是:剪应变高的带(M)和剪应变较低的带(QF)相间排列。相邻带剪应变差异控制着扩散物质迁移机制,对微构造(如微褶皱)的生成,有重要作用。折劈生成于T低于500℃,P 约为5kb 左右的绿片岩相变质环境,它标志着地壳处于区域性抬升状态,相继产生的共轭折劈和膝折带(属于 D,构造),则表明已抬升到足以引起岩石总体体积扩张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