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201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文献[1][2]中,就常州浅层地下水污染水质水平运移作了初步探讨。由于常州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污水垂直入浸浅层水而引起的,因此,考虑污水垂直如何运移是很重要的。由于污质垂直运移比水平运移速度慢得多,同时测试也遇到很大的困难,本文对垂直水质弥散提出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对污水坑污质运移作了预报,同时对[1][2]作了  相似文献   
2.
人工补给条件下地下水水质及微生物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灌井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解决地面沉降、贮能以及改善地下水开采状况等方面获得了明显效果。但在人工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水质变化,灌井腐蚀或井下淤填,以致减少井的使用年限等都需进一步探讨。为此,在常州国棉一厂利用空调废水净化补给  相似文献   
3.
常州市是江苏省重要工业城市,位于沪宁线中段,交通发达,河流纵横,人口45万、市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属长江三角洲平原的顶部。西北部地势较高,微向东南倾斜,标高4~6米,北部濒临长江(相距24公里),南侧有太湖、滆湖分布,西邻宁镇丘陵东延部分,东接苏锡地区。随着工业及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对地下水需求量不断增大。据调查,目前常州市有深井375眼,主要开采层为第2承压含水层,日开采量30万方左右,约占全市总供水量的1/3。地下水大规模开采历史约有25年。地下水埋深从接近地表的数米下降到现今的60余米,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出现了不少井管倾斜、井管上升、井台地面开裂、地面下沉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1979年经水准测量表明二年累计地面最大下沉量为147毫米,已有五个沉降中心。  相似文献   
4.
彭逸平  庞炳乾  李贵 《江苏地质》2013,37(1):110-115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型可再生资源得到了重视,对浅层地温能的资源评价业已展开。目前,从浅层地温能赋存地区的地质特点出发,分析其资源可开采量的研究尚不多见。重点介绍了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的常规评价方法,并针对苏北平原区的地质特点,分析了在苏北平原区的具体地质特征下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得出了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地下水量折算法;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换热量现场测试法;通过对本地区的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上述2种方法在苏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评价中能取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1985年往苏丹共和国中部地区,为寻找地下水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的控制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行程约5000公里。从而对该区的自然特征,地质、水文地质概况以及供水和地下水开采利用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本文通过介绍苏丹中部地区水文地质供水和地下水开采情况,使人们认识苏丹水文地质概况,及其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6.
7.
抽水试验得到的各类观测曲线,乃是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反映。因而,分析研究各类观测曲线,对于认识地下水的赋存交换规律,指导抽水试验的正确进行,多快好省地推进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具有很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求溶质在潜水中水平弥散系数的野外试验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溶质运移的弥散理论开始应用于实际问题。弥散理论主要研究在地下水运动的基础上水中化学成分的浓度变化。它应用于污染调查研究,可对某种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运移作出定量评价,从而提高污染调查的研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孔隙-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向水井流动特性。假定条件是孔隙、裂隙发育均匀、岩石骨架刚性等。通过1960年巴连勃拉特建立的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模型,分别对孔隙、裂隙导出了普遍适用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与裂隙中水的渗流速度相比,孔隙中水的渗流速度很小,可以忽略,并借助达西定律、状态方程等辅助方程,对无越流、无限含水层轴对称问题,用拉普拉斯变换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