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近海海水中放射性总α、总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 《海洋科学》1987,11(6):32-34
本文对南海近海海水中的放射性总α、总β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近海海水中的总α、总β含量,略高于东海,稍低于渤海。南海近海海域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是铀、钍天然放射系和~(40)K。  相似文献   
2.
利用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质量矿物学评价方法,对淅江省全境土壤中不同土壤类型(或亚类)表层、不同母质表层和剖面中的Pb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表明,土壤中Pb的实测量和土壤对Pb的固持量决定了土壤中Pb的环境质量,浙江省土壤中Pb的污染度有正负值,说明土壤中的Pb对有些地区产生了污染,而对有些地区则没有产生污染.研究结果揭示,土壤矿物对Pb具有一定的固定与容纳能力,超过其固定与容纳能力,土壤中的Pb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旨在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与各种矿物之间环境平衡关系的方法,可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0年和2006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非遥感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映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大连地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年间,大连湿地面积减少了97.62 km2;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 反映了移山填海工业园区的扩大及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大连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一次诱发山地灾害突发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慕建利  杜继稳  张弘  侯建忠  赵奎锋 《气象》2005,31(12):36-40
应用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3年7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700hPa低涡、切变线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涡度场和散度场及垂直上升运动互耦;特强辐合辐散柱的出现早于强涡度柱,而深厚的强气旋性涡柱则几乎与暴雨最强盛时期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5.
天然金红石光催化降解藏红T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天然金红石悬浆体系中藏红T的脱色条件及其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催化剂投入量、光强、气流量、催化剂粒径、反应气氛等实验条件对藏红T脱色速率的影响,阐述了实验过程中无机离子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该反应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溶液初始pH值为2.5时,藏红T的脱色速率要比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快得多;增加光强度能较大地提高反应的降解速率;催化剂最佳投入量为1.3g/L;在氧化气氛下该反应比在非氧化气氛快得多;通入气体的流量在40L/h最合适;反应溶液中有氯离子溶出说明有机物中的含氯部分被降解。本研究为光催化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12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吸附水的吸收峰。用XPS分析比较了处理前后样品表面主要元素Ti、O和V的价态及含量,结果表明,原样经过处理后表面钒和氧的原子百分含量增加,其中淬火样品表面吸附水和钒的含量相对于原样增加最为明显,光催化活性相应较高;加热样品表面的吸附水和钒的含量比原样稍有增加,光催化活性与原样相当;电子辐射样品表面钒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原样增加不明显,而对水的吸附能力相对原样较低,光催化效率也略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与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多项式法将气候耗能量从能源消费总量中分离出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耗能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研究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气候耗能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旱涝灾害对气候耗能量的影响逐渐减弱,气温对气候耗能量的影响日趋显著,目前正处于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原东侧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MCSs分析发现:该区域的MCSs散度垂直分布存在一种特殊结构,即从对流层低层到高层散度分布呈现辐合-辐散的“双重结构”。其中对流层中、高层第2个辐合区是暴雨时高原西南气流直接导致的,它对MCSs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高原东侧MCSs虽然数量少,但其结构复杂、突发性强等特征也易引发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9.
灰色预测模型在径流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灰色系统的建模理论,利用河西地区有关河流的径流观测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残差序列周期修正径流预测模型,并用于春旱缺水期3~6月河流来水量的长期预报,经生产部门验证,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一个不常见的、明显的过渡带(TZ)各向异性的实例,证据来自于许多比垂直偏振剪切波(SV)早到3S的水平偏振剪切波(SH)。各向异性区与远离活动俯冲带及已知的纵、横波速度横向非均匀体边界的深震相关。我们把这一各向异性区解释为与岩石层残骸中的巨大岩石异常体有关的强组构,这个巨大的岩石异常体悬浮并滞留于过渡带中。冷板块的快速俯冲非常适合于这种组构的形成,因此板块穿透到下地幔并不能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