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8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蓟县雾迷山组“多核体绿藻化石”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英 《地质论评》1980,26(4):341-342
地质学报1979年第2期发表了张鹏远同志的“蓟县蓟县系雾迷山组多核体绿藻化石”一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和兴趣。因为寻找地球上生命早期演化的地质记录,对解决生命起源和演化这一重大理论向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围绕这一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峡东地区震旦纪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英 《地质论评》1981,27(5):452-454
近十年来,峡东地区震旦纪微体古生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对建立我国震旦系层型剖面,进行世界性生物地层对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丰富。上统陡山沱组的微体化石,据邢裕盛、刘桂芝研究和赵自强等的资料,计有21属、27种(不包括未定种),其中有2新属、7新种、3新联合种。尹磊  相似文献   
3.
张忠英 《地质论评》1979,25(1):50-51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的《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孢粉》(1978)一书,不久前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问世。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近十多年来渤海沿岸地区广大石油工人、地质技术人员和古生物地层工作者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大量孢粉分析成果,发表了165个新种、7个新属、33个新组合,共计70科、  相似文献   
4.
张忠英 《地质科学》1975,10(3):203-204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法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晚年所写《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部宝贵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评注沈括的《梦溪笔谈》,对研究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儒法斗争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都是很有意义的。地质科学1974年第4期和1975年第1期,连续刊载了继进同志的《<梦溪笔谈>评注选辑》,对与地质科学有关的21条作了评注,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以程裕淇教授为团长、叶连俊教授等为副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代表团由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统配煤矿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等12个部门60名代表组成。加上通过其它各种渠道,我国参加会议的学者过百人,是1976年以来我国参加国际地质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来自江苏的代表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吴望始、金玉玕、陈丕基、孙伟国和周祖仁:中国矿业大学刘焕杰以及南京大学杨怀仁和张忠英。现将本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情况作一介绍,以飨广大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湖北北部大洪山地区打鼓石群是一套浅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太阳寺组、韩家洼组、罗汉岭组、陈家冲组、李家咀组和珰铺岭组。本文首次报道打鼓石群的微体植物化石,包括疑源类Leiosphaeridia spp.和Leiofusa sp.,分类位置不明的Clonophycus biattina D.z.Oehler,及一些炭质膜化石。这些化石保存在李家咀组中部黄绿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的岩石薄片中,沿层面分布,均已遭压扁。就已发现的微体植物化石来说,李家咀组的时代可能属于中、晚元古代。大洪山地区李家咀组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打鼓石群这类生物化石的空白,而且指明在前寒武纪浅变质地层的碎屑岩中有可能找到微体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7.
关于深海锰结核中“纳米级超微生物化石”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最近从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中发现的“纳米级超微生物化石”提出不同看法,并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由于太平洋螺旋孢菌和中华微放线菌在形态构造上存在多解性,它们的生物性和亲缘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8.
峡东陡山沱组丝状蓝藻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东部震旦系广泛分布于黄陵背斜两翼,发育良好,是研究我国震旦系的典型地区。本区震旦系自下而上分为下统莲沱组和南沱组,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