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总结了中生代侵入岩系的成矿作用特征;得出了该岩系为强分异型钙碱性岩石系列,成岩温度和氧逸度较高,具有亲硫型元素富集成矿潜势的认识。从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成矿作用,分析其与中生代侵入岩系的成因联系,并研究了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采自西德Eifel东Laachef Sce晚第四系具不同成份分带的火山碎屑岩层的二十六个全岩、七个基质和五十三个单矿物样品用中子活化仪器进行了分析。这些资料表明喷发前Laacher See岩浆房内的化学变化与其它资料导出的一致。岩浆房顶部是高度分异的晌岩,底部是富含铁镁质的响岩。一些不相容元素如Zn、Zr、Nb、Hf、U、LREE和HREE在顶部相当富集,而相容元素如Sr、Sc、Co、Eu强烈地亏损。中等可溶元素Ta和一些MREE在中间层位被耗损。全岩和基质资料表明,响岩溶体在化学成分上的分带性与斑晶含量无关。混染岩(响岩—碧玄岩)中相容元素的丰度最大。所有元素(除Rb外)对于浮岩地层层位来说,都出现连续的成份变化。依据这些资料我们能划分出三个主要的单元:早期喷出的高度分异岩浆,发生演化的响主体和作为最终产物的铁镁质响岩。九个矿物相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数(K)的巨大变化就地层层位而论不能用常规的机制进行解释。我们假定响向岩熔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明显变化由结晶作用控制着分异作用,而分异同时和(或)之后的液—液两相分异作用所控制。这又引起了斑晶和主岩基质之间不平衡。所以分配系数不同于平衡分配系数,相当于后期结晶作用总和。不同于基质成份。这样,就能利用△K—△M图(K的变化相对于M的变化关系图)讨论变化的分配系数K和基质M之间的关系。这个图的不同部分与不同参数有关(T、P、聚合作用,杂岩建造,分带岩浆柱中的平衡结晶作用晚期结晶作用和非平衡效应),这些参数能大体说明分配系数变化的原因。△K—△M图能够区别由分异岩浆系统产生的天然火山岩中影响分配系数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胶在的斑岩型-浅成热液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岩  相似文献   
4.
石咀铜矿发现于1877年,1906年开始土法开采.经过清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几十年里这个矿山没进行很好的研究和勘探,反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东北解放后,党和国家对该矿山极为重视.自1949年12月至1963年,前后派去的调查队、勘探队、科研队(组)二十多起,投入了大量勘探工程.控制深度达1200米,开采深度达95O米.由于主矿体采尽,矿山于1964年闭坑,继续找矿工作也因之停止.1977年,我们有机会再次对该矿山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遗憾的是矿坑已封闭多年,  相似文献   
5.
南海东南部海域沉积厚度较大,礁体发育,构造演化复杂,导致深部结构探测不清楚,制约了对南部陆缘地壳结构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新采集和重新处理的多道地震剖面解释,结合钻井、拖网资料,对浅部地层和构造进行约束,同时利用附近海底地震(OBS)测线的速度结构,对深部结构和界面解释约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重震联合反演,分析地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重力梯度特征对构造单元进行识别.通过对东西两条测线的上下和全地壳厚度、拉伸因子比较,发现南海东南部的东西部深部结构存在差异性;礼乐断裂可能是礼乐和郑和地块的分界,并控制了两个地块在南海扩张时期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6.
7.
电导度是溶液导电能力的相对尺度,电导度的大小能直接反映出成矿溶液浓度的高低.实验证明,成矿溶液相对高浓度聚集区,往往也是矿床的主矿体或富矿体赋存处.石英是刺猬沟和三道湾子金矿重要的脉石矿物,也是金的主要载体.借助于成矿溶液电导度和红外光谱方法对刺猬沟和三道湾子金矿区石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溶液电导度和红外光谱测定的DCO2与石英中Au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成矿溶液电导度>40.1μS,DCO2>0.2矿化好.上述研究获得的信息对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区寻找和评价石英脉型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太平岭早侏罗世花岗岩成因及壳幔混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一带的太平岭是兴蒙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广泛分布大量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介于179~204 Ma之间,表明形成于早侏罗世,而非以往认为的晚三叠世。岩体的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中普遍含有细粒闪长质包体,而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中偶见细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太平岭早侏罗世花岗岩具有比较均一的Sr、Nd、Pb同位素成分,εNd(t)值介于-3.2~+2.3之间,(87Sr/86Sr)i值主要集中在0.704~0.706之间,进一步表明岩石的源区与幔源物质有密切的联系。花岗岩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点,代表了以挤压为主的构造环境,表明岩石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吉林白山(浑江)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山金矿是近年来在吉林南部地区发现的一种重要类型金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赋存在活泼性较高的元古庙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中.吉南元古庙分布区Au、Zn、Sb、Cd、Sn、As、Hg等元素丰度具有显著偏高特征,白山金矿区Au、Ag、W、Bi、Sb、As等元素具有浓集系数高、变异系数大、多元素套合叠加异常等特点.异常带沿构造带分布并具有明显分带现象,元素组合为Au-Sn-Zn-Ag-Cd.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地块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一个重要的中间地块,其西缘通过嘉荫—牡丹江缝合带与松嫩地块相连,其东缘通过大和镇缝合带与完达山中生代板片相连。近年来,亚洲大陆东缘的构造及演化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本文试就佳木斯地块东缘晚古生代陆缘构造性质及其演化提出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