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海东南部海域沉积厚度较大,礁体发育,构造演化复杂,导致深部结构探测不清楚,制约了对南部陆缘地壳结构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新采集和重新处理的多道地震剖面解释,结合钻井、拖网资料,对浅部地层和构造进行约束,同时利用附近海底地震(OBS)测线的速度结构,对深部结构和界面解释约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重震联合反演,分析地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重力梯度特征对构造单元进行识别.通过对东西两条测线的上下和全地壳厚度、拉伸因子比较,发现南海东南部的东西部深部结构存在差异性;礼乐断裂可能是礼乐和郑和地块的分界,并控制了两个地块在南海扩张时期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2.
潮汕坳陷位于南海东北部陆缘,具有较厚的中生代沉积层,地层发育全,是研究南海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最佳场所。根据研究区丰富的地震勘探资料以及最新地层解释,利用平衡剖面方法和2DMove软件对过潮汕坳陷的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分析,定量计算了潮汕坳陷及其围区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伸缩量和相对伸缩速率。主要结论有:1)潮汕坳陷经历中生代挤压到新生代拉伸的构造环境转变,其中中生代变形以地层挠曲为主。2)潮汕坳陷中生代的地层压缩量为11%左右,为弱挤压环境。新生代地层拉伸量仅为1.8%,而周围凹陷(如潮汕坳陷南侧的靖海凹陷)地层拉伸量可达14.3%以上。说明新生代潮汕坳陷相对于周围凹陷处于极弱拉伸环境。3)坳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挤压速率达到最大值,推测与库拉-太平洋板块快速向北西俯冲至欧亚大陆之下有关。  相似文献   
3.
南海东南部陆缘发育一套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碳酸盐岩(Nido灰岩)与南海海底扩张历史吻合.为系统了解Nido灰岩构造控制因素,基于大量钻井、拖网和地震资料,刻画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构造变形对其控制作用.结果显示:Nido灰岩呈大规模连片分布在研究区东北至西南部.以乌鲁根断裂为界,东北部灰岩呈北西倾向,与早渐新世岩石圈破裂形成的断块高点和扩张阶段较弱的构造活动有关;西南部灰岩呈东南倾向,受晚渐新世伸展断陷形成的构造高点和早中中新世南沙地块板片挠曲形成的构造前隆迁移作用控制.碳酸盐岩台地主要发育期与海底扩张时间吻合,具有区带性,反映南海穿时破裂过程和南部陆缘俯冲-碰撞过程的横向差异和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4.
李付成  孙珍  张江阳 《地球科学》2018,43(10):3762-3777
为了更好的探究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反转与大陆岩石圈张裂之间的动力学关系,以数值模拟为手段来正演大洋板块的反向俯冲,同时考虑光滑洋壳、海山链、海底高原、薄弱带等构造单元加入先期俯冲时对大陆岩石圈张裂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陆岩石圈在大洋板块反向俯冲的过程中会被拉伸减薄,并出现局部岩石圈的颈缩直至张裂、同时伴随有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减压熔融等现象.此外,含有不同构造单元的洋壳参与先期俯冲会对陆缘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拖曳过程中大陆岩石圈的应变集中,并导致大陆岩石圈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出现张裂.模拟结果可用于对比南海陆缘在新生代张裂中表现的穿时等特征,亦可为其他被动陆缘张裂的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是表征岩石圈力学性质的参数,其反映了岩石圈挠曲变形的特征.本文在传统二维挠曲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俯冲及碰撞带的三维薄板挠曲模型.并发展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俯冲带三维有效弹性厚度反演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挠曲参数存在横向差异的俯冲-碰撞带.最后利用该方法反演了马尼拉海沟处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结果显示:南海中央海盆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随着距洋中脊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马尼拉海沟轴部弯矩在洋中脊两侧呈分段性变化,这表明南海俯冲板片在深部撕裂可能对浅部的挠曲形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