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与油气流体物理性质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包含烃类流体与岩石表面间边界层阻力, 并以启动压力梯度表征的盖层物性封闭能力的力学方程, 该方程表明: 盖层的物性封闭油气能力不仅取决于盖层毛细管力和烃类所受浮力, 而且受烃类流体在盖层内的启动压力梯度和盖层厚度的影响. 烃类密度、黏度和烃-水界面张力的变化分别影响烃柱所受浮力、烃类在该层内的启动压力和盖层对烃类的毛细管力. 并根据实际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烃类流体的密度、黏度和烃-水界面张力变化对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 地下条件下, 由于原油的密度、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这3项物理性质的变化可造成封盖层物性封闭能力变化达数十甚至数百倍. 因此评价盖层物性封闭能力时, 要综合考虑烃类流体的物理性质. 深入研究烃类物理性质对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 有利于指导类似稠油的特殊油气资源以及特殊温压环境下油气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2.
潍北凹陷分为两个压力体系,北部洼陷带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实测的地层压力梯度为0.005~0.009MPa/m;南部地区为常压体系,压力梯度为0.0094~0.011MPa/m。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异常低压力体系的形成既与古近纪的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有关,又与地温梯度的降低有关。地层水的浓差作用和流体的供排不平衡是形成潍北凹陷南北地区压力体系差异的主要原因。潍北凹陷地层压力系统演化经历了从异常高压至异常低压,再至压力分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庆  张林晔  王茹  朱日房  李政 《地质论评》2014,60(4):877-883
在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精细划分的基础上,优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的优质烃源岩样品,建立了完整的自然演化地球化学剖面,并应用物质平衡法,开展了原始有机质恢复和生排烃效率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四段主力供烃区间内的优质烃源岩具有高生排烃效率和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其中深层高过成熟阶段排烃效率可达70%~80%,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可达1.5~2.0,较以往资源评价中采用的数值有较明显提高。据该结果推算,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的总排烃量总体上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中浅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所降低,而深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较大幅度升高,主力烃源岩埋藏深度有下沉的趋势,这预示着深层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勘探前景。研究成果对于济阳坳陷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和深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页岩油赋存特征分析,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勘探开发阶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对方法中所涉及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级别页岩体积的确定、氯仿沥青“A”和热解S1轻烃恢复系数求取以及吸附油含量的计算等问题。轻烃的恢复系数受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而吸附油含量与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关,研究认为:氯仿沥青“A”中吸附油的比例约为TOC的0.2倍,热解S1中约为TOC的0.1倍。应用该研究提出的页岩油资源量计算方法对渤南洼陷古近系页岩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讨论了不同级别页岩对资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有机储集空间是页岩的重要储集类型, 但对处于生油窗内的湖相页岩是否发育有机储集空间却缺少研究.系统采集处于生油窗范围内不同演化程度的湖相页岩样品, 利用氩离子抛光样品制备技术, 分别使用Quanta200扫描电镜及EDAX能谱仪联机和JSM-6700f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湖相页岩进行微观特征观察和岩石组分分析, 背散射图像和二次电子图像均显示, 页岩内大量发育呈暗色条带状的有机质-粘土-碳酸盐和有机质-粘土-硫酸盐混合体.该混合体内极易发育孔隙, 从2 500~4 000 m, 该类孔隙连续分布, 当埋深小于3 600 m时, 这类孔隙的尺度一般为微米级, 但随着演化程度增高纳米孔隙增加, 并且呈密集分布.混合体内孔隙的发育分别与页岩含油饱和度迅速增高及游离有机酸含量的增加同步, 该类孔隙的发育不仅仅取决于生烃作用, 它的形成是生烃转化和有机酸溶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结果表明, 在生油窗范围内湖相页岩中, 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作为整体共同演化且相互作用, 在生烃与溶蚀叠合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有机质-矿物混合体内储集空间, 该储集类型对陆相页岩油气赋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藏期异常压力是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环节,其发育范围预示了成藏期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对预测有利勘探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应用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依据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异常高压发育范围预测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实测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现今压力发育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各压力系统划分与范围;然后统计了各压力系统内烃类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分析了其与压力发育的关系,明确异常高压区C_(29)S/R、甾烷C_(27)/C_(29)ββ、Pr/Ph均随压力系数增大而总体呈增大趋势,筛选了划分异常高压区的地球化学指标,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参数范围。将本次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油气成藏的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成藏期流体异常高压的发育范围在横向、纵向的波及范围都大于现今异常高压发育范围,且主要延伸区域多位于斜坡带,这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的优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美页岩油气研究进展及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美在海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已获得巨大成功,研究表明,页岩油和页岩气形成条件和赋存状态虽然具有较多的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共性为二者均呈"连续型"分布于沉积盆地的斜坡和中心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油气均产自有机质丰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存在异常高压的页岩地层。两者的差异性表现在页岩气的产生具有多源性和多阶性,即页岩气既可来自Ⅰ-Ⅱ型有机质,也可来自Ⅲ型有机质,但页岩油主要来自Ⅰ-Ⅱ型有机质;页岩气可形成于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任何阶段,但页岩油是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的产物。由于页岩油和页岩气分子直径和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和开采机制存在一定差别。勘探实践表明,中国陆相盆地存在着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研究其勘探开发技术,是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