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地质学   7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参数敏感性分析与试验方案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章光  朱维申 《岩土力学》1993,14(1):51-58
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无量纲形式的敏感度函数和敏感度因子,使得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具有可比性。作为算例,对拉西瓦地下工程的稳定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向地应力σ_x和岩体弹性模量E是影响地下主厂房高边墙水平向变形的敏感因素。分析还表明,敏感因素与基准参数集有关,基准参数集不同,结论将有差异。本文还提出了试验方案优化的概念,并指出参数敏感性分析是试验方案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藕塘古滑体在三峡水库形成后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极限平衡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藕塘古滑体在三峡水库形成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中考虑了水库水位变化、渗透压力、建筑荷载以及地震等诸多因素对滑体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滑体失稳的临界破坏条件,为库区移民迁建新址的勘察工作提供了量化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节理岩体剪切试验的非连续变形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前人对含断续节理岩体所做剪切模型试验的结果,采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Rock Failure,DDARF)对剪切试验进行数值模拟。从破裂现象看,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相符良好。随后又对断续节理做雁形排列变化,研究对比了不同阶梯状排列裂隙的模型破裂现象及相应的模型峰值剪切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扩展的过程始于预制裂隙两端的张力裂纹,随着张力裂隙的扩大在其附近生成许多细微裂纹,这些裂纹的贯通导致了模型的最终破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围岩视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或正交各向异性节理岩体,采用单纯形加速法,对交通洞和主变排风洞内观测断面的变形资料进行了正法拟合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岩体力学参数及地应力场特征数据并与实测数据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二滩电站坝肩厂房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围岩变形观测反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首先用应力函数法对二滩电站地下厂房区的着干地应力实测点进行拟合,给出了三维连续初始应力场。然后对三个大型洞室形成的厂房群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洞群围岩中破损区、应力弱化区及高应力区的分布,并就三维分析与二维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可以认为,二维分析不一定比三维分析更安全,因为三维分析得出的拉破裂范围更大些。文中还提出了一个用弹性有限元分析近似推求裂隙围岩破裂范围的方法。最后介绍在该现场的一个试验洞中进行围岩变形观测及反分析的结果,该反分析较好的验证了围岩力学参数及地应力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锚杆从锚固方式上可划分两种:端部锚固方式和全长锚固方式。全长锚固锚杆作为工程支护中的一种重要锚杆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非连续变形的岩石断裂分析(DDARF)方法中锚杆为端锚形式,且只考虑了锚杆的轴向作用,而忽略了锚杆作用力对锚固岩体的侧向限制。为了更好地理解锚杆的支护机制,考虑锚杆的剪切作用,提出了DDARF中一种新的锚固形式--全长剪切锚杆支护形式。用改进的全长剪切锚杆支护方法对一公路隧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端锚支护形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全长剪切锚杆支护方法是有效的,锚固效果比端锚支护更好。  相似文献   
7.
在FLAC-3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岩石破裂过程的渗流-损伤耦合分析程序,对渗流-损伤耦合作用下岩石的裂纹萌生、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含原生裂隙和弱化单元的非均质试件在单轴、三轴加载下的破坏过程,并与非渗流条件下试件在单轴、三轴压缩下的破坏过程相对比,通过动态显示损伤状态、渗流场,并分析应力应变关系、位移图等,对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的损伤和渐进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岩土介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的特点,并与有限单元法作了比较。FLAC3D方法以结点运动方程为支配方程,追踪了介质从受荷到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而有限元法是根据介质力学平衡方程直接求解,这是二者主要区别。FLAC3D没有采用介质真实的阻尼特性和结点质量,给出的不是介质所经历的真实过程,不能正确反映过程的影响,因此给出的介质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是不甚明确的。求解过程中的介质振动,是一种噪音,可引起弹塑性介质计算结果误差,而弹性介质的计算结果几乎不受影响。研究指出了FLAC3D方法的优缺点。还通过算例作了四个方面的研究:(1) 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比较;(2) 膨胀角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3) 大变形与小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4) 精度设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Drucker-Prager准则与Mohr-Coulomb准则结果差异颇大;膨胀角取值对结果的影响是敏感和显著的;一般情况下,取小变形模式是合适的,计算精度取10-5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9.
某地红砂岩多轴受力状态蠕变松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铀  朱维申  彭意  李铌  黄超强 《岩土力学》2006,27(8):1248-1252
与岩石单轴蠕变松弛试验研究相比,多轴的研究结果很少,这一现状的结果是岩石的三维蠕变松弛模型基本是其单轴模型的简单推广,缺乏试验资料的佐证。为了积累宝贵数据,推动岩石多轴蠕变松施模型的发展,利用广东某地的红砂岩开展了以下试验研究:(1) 不同围压下岩石的蠕变松弛特性;(2) 二向受力状态下岩石的蠕变松弛特性;(3) 多轴受力时,饱水和风干状态下岩石蠕变松弛特性的对比。总结、分析试验结果,获取了该种红砂岩多轴蠕变松弛特性的一些基本规律或现象,如:轴压相同时,侧压越高,蠕变量越小;当围压相同、时间相同时,应力 越高,则 的松弛量也越大。这些结果对于岩石力学的基础研究及现场施工设计均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对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下裂隙水的渗流作用,岩体强度降低,围岩稳定性减弱。为了有效反映地下裂隙水对大岗山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岩体流固耦合作用机理,采用FLAC3D计算程序对该工程体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渗流的作用虽然致使围岩稳定性更加不利,但由于加固措施得当,运行期的洞室群整体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