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静压管桩的施工技术、硬夹层预钻孔施工方法、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以及典型工程实例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队在近几年的磷矿普查、勘探施工中,由于推广使用了钻进新工艺与新技术,使磷矿钻进效率与取心质量明显提高。过去因取心工艺落后,泥浆类型单一,漏失地层堵漏问题尚未解决,在钻进结构破碎、酥散、软硬夹层、粉状等磷矿层时,钻进效率低,取心质量难以达到地质要求,有的矿层需要偏斜补心,  相似文献   
3.
我队盐矿井队在施工淮阴盐矿军6~#井钻进到井深890m处时,因机械事故停钻停泵时间过长(达8h),井下钻具没有及时提离井底,造成井下粗径钻具粘吸卡钻的严重井内事故。我们通过来用油浴的方法顺利将井下钻具全部处理上来。事故钻具的结构:φ190mm牙轮钻头+φ190mm扶正器+φ146mm钻铤+φ  相似文献   
4.
船舶测量环境的特殊性给船舶测量带来了挑战,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船舶测量任务十分关键;本文采用全站仪配合球棱镜进行测量,在船头、船尾和船上分别架设仪器建立测站坐标系,通过公共点对各测站坐标系进行转换,统一建立龙骨坐标系,使船上所有测量点坐标均在龙骨坐标系下,以便在后期的安装测量及检测中能快速恢复龙骨坐标系并直接进行后续测量工作。事实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船舶测量的要求,准确可靠地完成了船舶测量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柳孝荣  罗兴 《探矿工程》2009,36(3):60-62
在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北线二期隧道基坑支护工程的粉细砂复杂地层中首次成功应用了CMW工法,与钻孔灌注桩、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和SMW工法等相比,具有污染小、造价低、速度快和施工质量好等优点。结合该工程实例,介绍了CMW工法施工的优点、工艺流程、设备选择、施工方法、安全管理要求和使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江苏金坛盐矿陈家庄块段,在千米之下蕴藏着巨厚盐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盐层之上有三段水敏性特强的泥页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遇水即散,井壁易跨,450—500m间又有五层玄武岩与泥岩软硬  相似文献   
7.
8.
工作流技术是近年来在软件应用领域新兴发展的一个技术方向,在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过程重构(BPR)等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网络模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实现方案。建议在办公自动化基础上,把工作流管理系统构建为管理信息系统,并与GIS结合,成为较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流技术。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西南缘盆山结合带的喀什坳陷,新生代以来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及湖盆相地层。通过对野外实测剖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及层序划分研究,并结合粒度分析,还原出新生代以来沉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认识到新生代以来盆地的演化与印度、欧亚板块之间覆冲、拼合、碰撞以及青藏高原隆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同时从侧面也验证了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时间结点应在上新世末期之后。  相似文献   
10.
陈亮晶  孙锡良  皮景  王璨  欧健 《中国岩溶》2014,33(4):490-497
湖南宁乡大成桥地区至2012年产生岩溶地面塌陷484处。文章通过对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地面塌陷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出本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1)岩溶发育区发生塌陷428处,占总数的88.5%;冲沟地形中发生岩溶地面塌陷339处,占70%;覆盖层厚度小于10 m区发生塌陷335处,占总数的69.2%;双层结构区发生塌陷266处,占总数的55%,分布密度为7.82处/km2;冲洪积成因土体产生塌陷404处,残积土中产生塌陷80处;(2)岩溶地面塌陷在雨季的4-7月发生281处,占总数的58%;2001-2006年平均每年产生塌陷20处,2007-2012年平均每年产生塌陷54处,逐年增加趋势明显;(3)484处岩溶地面塌陷全部分布在煤炭坝疏干排水形成的降落漏斗范围之内;(4)本区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岩溶发育,覆盖层厚度较薄、力学性质差且双层结构土广泛分布于冲沟及冲积平原,是产生塌陷的内在因素;矿区疏干排水是主要诱发因素,降雨分布不均、地表水渗漏及河道整治对塌陷产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