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的钛矿化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的岩心、矿心的观察、编录揭示主要有经济价值的舍钛相是金红石.其次是钛磁铁矿。主要含矿岩石是普通金红石榴辉岩和石英金红石榴辉岩,其次有多硅白云母金红石榴辉岩,蓝晶石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黑云绿帘纤闪石岩(退变的石榴辉石岩)和金红石-含钒钛磁铁矿榴辉岩。划分了四个矿化层位。金红石在矿层中的含量一般为2%~5%(体积),多高达8%~10%。金红石的TiO2含量在95%(重量)以上,多产于石英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钛磁铁矿的TiO2含量在49%~55%(重量),钛磁铁矿多见于黄铁矿-金红石-钛磁铁矿榴辉岩(546~608m岩性段)中,含钛磁铁矿5%~25%,石榴单辉橄榄岩(608~683m岩性段),含钛磁铁矿达5%~10%和第三含矿层中局部黑云绿帘角闪岩夹层内,舍钛磁铁矿可达6%。30个榴辉岩和超铁镁质岩中8种主要造岩矿物148个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揭示:榴辉岩可分为壳源和幔源两大类,钛磁铁矿富含V、Ni、Cr说明来自幔源,大部分金红石则来自壳源榴辉岩,它们的原岩是曾经居留地表的基性火成岩,在深俯冲的过程中经超高压变质成为含柯石英的榴辉岩。岩石薄片中金红石和柯石英的假像共存于同一石榴石或绿辉石晶粒中,也见金红石粒内有“柯石英”假象,这清楚说明金红石结晶于超高压的峰期变质阶段,在后继的变质地体隆升过程中,钛磁铁矿和金红石都有退变质成为钛铁矿和榍石的种种岩石记录,因此,退变质作用势必导致钛矿品位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连晴和连阴雨前两支气流变化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10次连晴和7次连阴雨天气过程合成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春季连晴和连阴雨前700hPa的流场及青藏高原东北侧和东南侧两支气流变化的一般特点。结果发现,连晴前,高原东侧纬向气流较弱,北支气流向南扩展,使高原东侧的流场变成连晴时的经向型;连阴雨前,高原东侧有较强的纬向气流,南支气流向北扩展,是造成连阴雨时两支气流相向运动较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及其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区空间扩展与土地稀缺性矛盾目益会进一步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本文在对国内外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手段与控制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土体利用控制的实施主体、实施程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情况做了比较分析,从借鉴国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和推广总结国内开发区已有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两个角度提出了国内开发区土地进一步的集约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北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苏北地区三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Cr和Zr含量,在Zaek et al.(2002)的金红石Nb-Cr图解中,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均为镁铁质岩,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8ppm,而其它两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较高,平均值介于192~255ppm;(2)蓝晶石榴辉岩具有极高Cr含量,均值6106ppm,而许沟P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Cr含量也较高,均值1233ppm,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Cr含量最低,均值为183ppm。利用Zaek et al.(2004)提出的金红石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许沟P类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600~751℃,平均温度689℃;演马厂M类榴辉岩的金红石温度介于507~641℃,平均温度557℃;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的形成温度介于541~673℃,平均温度613℃;新扬昌G类蓝晶石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541~655℃,平均温度603℃。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榴辉岩在拆返过程中退变质作用明显,流体活动强烈,导致金红石中Zr扩散丢失,金红石中Zr含量不同程度地受到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再平衡作用的影响,致使计算的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6.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I)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舍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
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普铅、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铅、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铅、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铅、锌矿床内有机质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其次来自页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这种混合来源特征受到不同来源成矿流体作用的影响。(2)矿区内有机质反映了热液流体经历了还原、高盐度的物理化学过程。(3)矿区内有机质成熟度高,主要为炭质沥青,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高;矿体内有机质与围岩内有机质成熟度类似,反映它们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4)有机质还原碳酸盐岩中的硫酸盐岩,产生还原硫,为铅、锌等硫化物的沉淀创造条件。(5)成矿流体中烃类含量比较高,推断已经演化到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可能以古油气藏的形式参与了成矿作用;有机质在与含矿流体混合过程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柳金杰 《地下水》2014,(6):108-110
通过分析临城县地质构造、水资源补给方式、水资源供需能力及水资源污染方式,利用经验法和水质模型法计算分析出临城县水源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等划分范围、水资源监测频次等,并对水源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绥化市位于北半球中温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4.0℃,≥10℃积温2400-2 700℃,无霜期120-140 d,日照时数2 600-2 900h。全市平均降水量483 mm,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 mm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2013年绥化市出现了近十几年来最为严重的汛  相似文献   
10.
中南部非洲优势矿产资源有金、铜、铁、铬、金刚石,锰、铀、镍、钒、钴、铂、锑的储量也居世界前列。主要的矿产集中分布于前寒武纪地体内,中南部非洲前寒武纪地体的形成演化决定了矿产的种类和主要成矿类型。文章总结了中南部非洲的地质构造演化以及其主要矿产资源的成矿类型和分布规律,并划分成矿区带至三级。探讨了部分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太古宙的矿产主要与花岗-绿岩地体有关;古元古代的矿产主要分布于陆缘盆地,与岩浆作用有关;中元古代的矿产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次为沉积变质作用;新元古代的矿产主要与沉积变质作用有关,次为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